第113章 董卓死(第1/2頁)
章節報錯
漢末極重禮儀,做什麼事都有相迎的儀式,而男女婚事更要經過“六儀”方算完成。
孫乾準備妥當,領著些許士卒起身前往徐州,為麴義提親。
這次乃是光明正大的提親,故不再需要遮遮掩掩。
古時提親,在六儀之中稱為“納采”,就是男方主動去女方家,詢問女方長輩對於這門婚事的意願。
若是女方長輩同意,接下來便是“問名”,“納吉”,“納幣”,“請期”以及最後的“親迎”。
麴義謀劃徐州久矣,向陶謙提親只是其中之一。
北海,鄭益恩獨自坐於房中,心中暗暗想著心事。
此次被俘,使得其心性成熟了許多,性格也愈發沉穩。
戰爭無小事,自己任何一個不理智的決定,都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甚至是付出生命。
孔融表舉麴義為青州牧,並上書請辭北海相的事,鄭益恩已經知曉,孔融視鄭益恩為心腹,故無論何事都如實相告,不加隱瞞。
對於此事,鄭益恩並沒有發表過多的意見,畢竟孔融的表文已經送走,多說已然無用。
與王脩的迷茫一樣,鄭益恩也在開始思考自己今後該何去何從。
對於麴義,鄭益恩並沒有像孔融等人一樣,有什麼畏懼或者牴觸情緒,甚至從經歷的幾件事來看,鄭益恩對於麴義還有幾分讚賞。
想到麴義,再聯想到徐盛此次救自己性命,鄭益恩眉頭一凝,似乎做出了決定。
迅速取出筆墨,略微思考,而後奮筆疾書,片刻寫成。
將信裝好,而後喚過侍從吩咐道:“將此信快馬送去徐州,親手交與家父!”
侍從應諾,雙手將信接過,而後轉身離去。
高密,麴義正獨自想著心事,成公英和崔林一同走進。
麴義看到二人,笑道:“二位先生何以同來,請坐!”
二人先向麴義施禮,而後跪坐軟席,只聽成公英說道:“吾與德儒思之,今將軍諸事順利,卻獨缺一樣,頗為不妥,故聯袂而來,與將軍商議!”
麴義聽完面露不解,不知成公英所指何事,問道:“還請軍師細言之!”
成公英與崔林相視一笑,而後說道:“此事乃德儒提起,可由其講來!”
麴義聽完看向崔林,而後說道:“還請德儒解惑!”
崔林拱手回道:“今將軍幾乎佔據北海,又謀劃徐州久矣,若可得之,必實力倍增,彼時將軍之名爵卻稍顯不足矣。
將軍之前身份乃袁紹所封,並無朝廷印綬,幾與白身無異。
空有名頭卻難以服眾,不利凝聚人心,更難吸引良才,故當設法謀之,方為上策!”
麴義聽完瞬間反應過來,如今自己只有一個雜號將軍的頭銜,正如崔林所說,這個頭銜還是袁紹封的,如今自立,等同於無。
連自己都是白身,如何能給屬下升賞呢?
這樣一來,確實難以服眾,更容易使軍心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