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英與糜竺相互見禮,忽聽身後一人笑道:“糜先生別來無恙乎?”

糜竺急轉身看去,正是孫乾與呂岱走來。

“哦……卻是公佑同來,未曾遠迎,甚為怠慢,勿怪勿怪!”

孫乾笑著與糜竺回禮,攀談數句,又將呂岱簡單介紹。

糜竺看著呂岱,面露疑惑,問道:“可是廣陵呂定公乎?”

呂岱不苟言笑,抱拳回道:“正是呂岱,見過糜從事!”

呂岱曾在郡中做過小吏,因為處事正直,小有名氣,糜竺身為別駕從事,對其多少有些耳聞。

糜竺見呂岱承認,心中微微驚訝,不明白呂岱何以與成公英等人在一起,亦不好當面問出,遂微笑點頭,口稱幸會。

眾人見禮過,糜竺先吩咐管家將管亥等人領到住處休息,而後親自引眾人走入後堂,分賓主而坐。

之前外面天黑,雖有火把亦不曾看仔細,今入堂中燈光能明,成公英卻仔細打量起糜竺。

見到糜竺雍容風儀,文雅大方,與人交談溫文爾雅,目無閃爍,心中甚喜,心中暗讚道:“糜子仲雖不擅謀略,然不失為君子也!”

糜竺端衣正坐,先以言道:“先生與麴將軍少而結識,雖中途分離,卻於麴將軍蒙難之時,千里投奔,引為佳話,竺欽佩至矣!”

成公英點頭致意,而後回道:“朋友相交,貴在於心,吾與麴將軍刎頸之交,見其落難,焉能置身事外,不足道哉!”

糜竺聽完面露敬佩,話鋒一轉,開口問道:“今麴將軍佔據齊國,高密,看似強大,卻被北海攔腰截為兩段,首尾難顧,若逢變故,恐難及時增援,甚為不便。

北海孔融,聖人之後,又賢名在外,仁人君子,不可輕侮,不知麴將軍有何破解之法耶?”

成公英聽完雙眼眯笑,暗暗打量糜竺身後屏風,朗聲回道:“吾取北海之地亦如反掌,然吾主麴義躬行仁義,念及舊恩,寧願自身實力受損,亦不忍為難賢士,故未成行。

孔北海守城之徒,於兵事上從無野心,更與麴將軍交厚,缺糧予糧,缺兵予兵,從不吝嗇,可為長者,故北海雖不在吾主之手,卻勝似有之!”

一旁孫乾聽到成公英那句:缺糧予糧,缺兵予兵,險些笑出聲來,幸得城府足夠,方免出醜。

糜竺聽完不住點頭,嘆息道:“世人皆言麴將軍乃無信之人,然從其北海拒田楷,樂安敗袁譚來看,可稱為君子也!”

此時孫乾回道:“還有一事,先生亦知,之初管亥引兵數萬圍北海,後得麴將軍感化皆降。

以孔北海當時之意,將此數萬眾盡數驅離便可,然麴將軍顧及天寒地凍,俘虜缺衣少糧,有失仁義,故盡數領至高密,費盡周折,又與先生購糧,方度難關,未叫一人蒙難!

似麴將軍這般仁善之人,焉能為無信小人乎?”

糜竺聽完面露肅容,嘆道:“天下不可信之事,何其多也!”

成公英見糜竺感慨,趁勢說道:“麴將軍接到先生來信,甚為上心,故特命吾等前來商議,不知先生可有良策相教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