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長壽將軍(第1/2頁)
章節報錯
成公英讓人送火種,並沒有要其感謝的意思,但此人前來道謝,足以說明是一個有禮有節,知恩圖報的人。
成公英面露微笑,對管亥說道:“請將進來!”
“諾!”
須臾,從門外走進一人,成公英抬頭看去,只見此人年約三十有餘,面容硬朗,額下短髯,身材不甚長大,卻頗為健碩,遠遠觀之,給人一種穩重之感。
成公英與孫乾皆感覺此人非俗,對視一眼同時起身相迎。
此人見二人迎來,急忙上前兩步,抱拳施禮道:“在下呂岱,字定公,廣陵海陵人,之前因亂外出避禍,今徐州昇平,百姓安穩,故欲領家人返鄉,卻不想途中逢雨,幸得諸公允入暫避,又蒙贈火,使家人驅寒,岱深為感動,特來拜謝!”說完鞠躬行禮。
成公英見呂岱如此鄭重,趕忙上前扶起,回道:“皆為趕路行人,理應相互照拂爾,不敢言謝,快快請起!”
呂岱再三謝過方才起身。
成公英邀呂岱入座,而後說道:“在下成英,此為孫佑,吾二人暫居高密,往返徐州販糧,賴以度日,亦受雨水所阻,見此舊驛,暫為歇腳,後見先生到來,憶起引火之苦,故命人以火種相贈,可使先生一家免除煙燻之苦也!”
呂岱聽完拱手回道:“二位真乃高義之士,如今世風日下,皆思己事,勿管他人,似二位如此熱心者,少矣!”
孫乾一直觀察呂岱,見其言談舉止皆合禮度,先自歡喜,又見其與人交談目不斜視,滿臉正氣,情知必為君子,有意結交,故試探道:“久聞徐州陶府君謙恭淳良,似先生這般人物,回到徐州必受重用也!”
成公英聽完心中一動,瞬間明白孫乾的意思,微笑著看向呂岱。
呂岱聽孫乾相問,不疑有它,微微搖頭道:“陶恭祖年輕之時性剛直,有大志,可造福一方,然今暮年,性情大變,外慕聲名,內非正直,升遷任免,皆憑喜好,已非名主矣!”
成公英聽此心中微動,接道:“憑先生之才若不出仕,豈不可惜哉?”
呂岱聽完哈哈大笑,搖頭嘆道:“吾有何才,不過識字爾,與同郡張子綱,彭城張子布相比,直如沙塵比皓月也!”
孫乾乃北海人,故對徐州人物多有了解,聽呂岱說完疑問道:“可是人稱“二張”的彭城張昭與廣陵張紘乎?”
呂岱見孫乾亦知二人,面帶喜色,點頭回道:“正是此二人,先生亦有耳聞乎?”
孫乾見一旁成公英臉有茫然,解釋道:“此二位皆師從名儒,張昭師從白侯子安,學習《左氏春秋》。
張紘先隨韓宗學《易經》和《歐陽尚書》,後又隨濮陽闓學習《韓詩》《禮記》《左氏春秋》,二人皆博學多才之士,遠近聞名!
只不過聽聞二人皆於早年避禍江東,今並不在徐州,不知真假!”
呂岱聽完大奇,看著孫乾回道:“先生對二張如此瞭解,絕非普通之人,所言絲毫不差!
此二人與吾一般,因先前黃巾動亂,徐州人士皆紛紛避之,張昭與張紘同避禍於江東,皆不曾歸來!”
孫乾聽完心中甚為失落,拱手回道:“實不相瞞,吾雖不才,卻曾隨鄭玄鄭師學習,故對徐州文士頗有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