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湊城,古黃河渡口,戰略要地。

袁紹與公孫瓚大戰於此,雙方數日來互相攻伐,廝殺慘烈,卻難分勝負。

此戰之中,趙雲表現突出,曾數次於戰事膠著之際,強行突入,憑一己之力將袁紹陣角挫動,使其無功而返,更在一次交鋒之中,槍挑新歸降袁紹的黑山賊陶升,使袁紹大恨。

袁紹大營,因連日攻擊不順,袁紹的臉上滿是陰鬱,對眾人說道:“賊將趙雲,數次壞吾好事,不知何人可為吾斬之?”

話音剛落,帳下站起一人,袁紹視之乃心腹大將文丑。

文丑挺胸昂頭,抱拳回道:“回主公,末將願斬趙雲!”

袁紹看著滿臉自信的文丑,心中大喜,大聲稱讚道:“文將軍勇烈,必可斬殺趙雲,明日便由汝出陣挑戰!”

文丑滿臉得意,大聲領命。

第二日袁紹親領大軍,至公孫瓚大營外叫陣,公孫瓚見袁軍又來,當即披掛上馬,領兵出營。

文丑早得將令,當先出馬,以刀指公孫瓚道:“速叫趙雲出陣,吾今日定要取其項上人頭!”

趙雲就在公孫瓚身後,聽到文丑點名叫自己出戰,當即請令道:“趙雲請戰!”

公孫瓚見此當即應允,命趙雲前去對陣文丑。

趙雲得令,一磕胯下白馬,提槍而出,口中大喊:“吾乃常山趙子龍,文丑休走!”。

文丑見到趙雲縱馬殺來,眼生殺意,一促戰馬,輪刀迎上,二人匯於陣前隨即戰到一處,刀槍並舉,各不相讓。

二人皆乃悍勇之士,武藝高強,一個手舞大刀,刀刀不離頭頂;一個巧使銀槍,槍槍不離心窩,廝殺激烈,驚心動魄。

兩邊將士何曾見過如此激烈廝殺,皆屏氣凝神,專注場中,熱血沸騰!

趙雲與文丑一連鬥了五六十回合,不分勝敗,身後公孫瓚知文丑乃河北名將,唯恐趙雲有失,遂下令全軍衝鋒。

對面袁紹亦不甘示弱,當即揮動將旗,全軍壓上,一時間雙方在大營之前展開混戰,一直殺到午時方才各自收兵回營。

……

幽州遼西郡,劉和與鮮于輔,鮮于銀,齊周幾人坐於一處,秘密而謀。

只見劉和雙眼微紅,對幾人說道:“家父慘遭公孫瓚毒手,此仇不共戴天,誓報之,諸位皆家父心腹之人,萬望相助!”

幾人聽完盡皆垂淚,鮮于輔說道:“劉州牧待吾等甚厚,今不幸罹難,即使粉身碎骨,亦要為其報仇雪恨也!”

劉和淚流滿面,拱手拜謝,這時只聽齊周說道:“公孫瓚與袁紹戰於龍湊,幽州空虛,如今出兵正為當時,然吾等兵少恐難成事,必得外援方可!”

幾人聽完皆看向齊周,劉和問道:“不知先生所言外援為何?”

齊週迴道:“劉州牧恩施塞外,烏桓,鮮卑皆得州牧大恩,甚敬之,可引為外援,同邀出兵,抗擊袁紹!”

劉和聽完臉上大喜,激動道:“若得烏桓和鮮卑出兵相助,公孫瓚必敗矣!”

此時一直不曾說話的鮮于銀開口說道:“烏桓鮮卑互不信服,倘若冒然合為一處,恐未戰,便先起禍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