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廳中忽然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寧靜,其他人慢慢也反應過來,只是一時間都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所以誰也沒有出聲。

就在眾人一愁莫展的時候,一名士兵再次風風火火的跑進來,口中大叫:“報府君,城外一人單槍匹馬殺透重圍,並在城下大叫開門!”

孔融聽完詫異,問道:“竟有此事,來人是何模樣,可報名號?”

“來人身高七尺往上,身材健碩,猿臂修長,身背弓,手提槍,武藝非凡,未報名號!”

孔融聽完大喜,想道:“能單槍匹馬殺透重圍,絕非等閒之輩,吾當親往!”想罷,急忙起身大步向外走去,眾人見狀全都匆忙跟上。

到得城樓,孔融俯身向下看去,只見一人正在城外往來衝殺,身邊早已丟下數十具屍體。

孔融見此果斷下令:“速開城門,出城接應!”

那人正在廝殺,忽見城門緩緩開啟,手中槍一連刺死幾名賊兵,隨後快馬向城門跑去。

後面賊兵緊追不捨,只見那人將槍往戰馬身上一掛,從背上取下弓箭,也不見瞄準轉身便射,弓弦響過後面追兵應聲便倒。

反覆十數次,射殺賊兵十數人,箭無虛發,嚇得追兵肝膽俱裂再不敢追。

城上眾人見此人箭法如神,皆大聲叫好,興奮至極!

此人衝進城門,守門士兵急忙將城門關閉,再以巨木頂好以防賊兵攻城。

士兵引人上到城樓,孔融欣喜問道:“敢問壯士尊姓高名,哪裡人氏?”

不想此人見到孔融躬身便拜,孔融大驚趕忙扶起,此人起身方才回道:“某家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縣人也,長年在外遊走,日前歸家,聽家母言常得府君照拂,故特來拜謝。

不想行至城外,見賊寇圍城,故殺至城下求見府君,還望借精兵數千,出城殺退敵兵,以報府君深恩!”說完再拜。

孔融聽完恍然大悟,扶起太史慈,口中高呼道:“原來是太史子義,真英雄也,退賊一事吾以有計,待回府詳談!”說完引著眾人一同下城。

回到府中,依次坐好,孔融說道:“城外賊兵眾多,城中兵少需請外援,恰好麴義將軍屯兵於歷城,吾等正愁無人能殺出報信,不想子義卻來,合該賊敗,真乃天意也!”

太史慈聽完問道:“可是在界橋大敗公孫瓚的麴義將軍?”

孔融點頭回道:“然也!”說完抬臂指向牽招介紹道:“此位便是麴將軍帳下,牽招牽子經!”

牽招與太史慈互相施禮,皆口稱:“幸會!”

行禮過,太史慈對孔融說道:“既如此,府君當修書一封,某當急往!”

孔融想了想說道:“今子義入城,賊寇必有防備,可晚間趁夜行事,到時吾派兵掩護虛張聲勢,子義趁機殺出城去,可萬無一失!”

眾人同意。

三更天,太史慈吃過飽飯,懷揣孔融的親筆書信,對孔融說道:“某去也!”

孔融從隨從手中取過一杯溫酒,雙手遞與太史慈,說道:“北海生死全賴子義,請滿飲此酒,以為壯行!”

太史慈雙手接杯,豪氣道:“府君寬心,些許賊寇攔不住某家,必不負所托,定將書信親手交與麴將軍!”

說完將杯中酒一飲而盡,隨即提槍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