麴義一直在為去哪煩惱,雖然知道歷史的大概走向,但也正因為如此,選擇起來才更加困難,說白了就是自己目前的實力太小,時機也不算太好。

“將軍以為北海如何?”

“北海?”

麴義聽完只覺得這個地名非常耳熟,搜尋了一下記憶,試探著問道:“可是那青州北海乎?”

“然也,不瞞將軍,家師樂隱公與孔北海有舊,互為至交,招在求學之時亦曾與孔北海有過一面之緣,更兼此人進賢好士,嘗與人云平生兩願: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故吾等去投其必然接納!

另外,北海地處青,徐二州交界,皆乃要衝,如今青州暫被公孫瓚所據,徐州牧乃是陶謙,此二人皆非雄主,雖佔二州定難久守,將軍可藉機屯兵北海,暗中發展,一旦時機變化則北上可伐青州,南下可謀徐州,若經略得當二州同得亦非妄想!

到那時將軍以青,徐二州為根基,進可攻略兗,豫,冀三州;退可聯合荊,幽二州為盟友自保,進可攻退可守,豈不美哉?”

麴義聽完牽招的一番話,心裡終於想起為什麼感覺北海熟悉了,孔北海就是孔融,三國演義裡劉皇叔北海救孔融的橋段可是很出名的。

至於牽招說的其它那些,麴義卻陷入了沉思。

牽招說得很明白,就是先到北海站穩腳跟,以牽招的身份再加上孔融的為人,孔融應該會答應收留自己,可接下來以北海為根基謀劃青州和徐州,這點似乎有點難度啊!

不說別的,就是北海怎麼拿下都是個問題。

孔融是當今大漢有名的儒士,朝廷冊封的正牌北海相,硬來是肯定不行的,那樣做幾乎等於得罪了整個大漢計程車人,曹操殺邊讓的後果可是歷歷在目。

更何況自己還不是曹操,曹操雖然不算士人,但其家族也算是宦官世家,其父曹嵩更是官至太尉,而曹操殺邊讓時的勢力,也比現在的自己大多了。

不解決孔融那麼北海就不會歸自己,也就沒有所謂的慢慢發展,按照歷史孔融還有好幾年才會被袁譚趕出北海,而自己可等不起好幾年啊。

麴義感覺自己太難了,心裡真的是無比渴望能擁有一位謀士,牽招可為將,甚至鍛鍊鍛鍊也可為帥,但做為謀士終究還是差了那麼一些。

麴義想完便準備否定牽招的提議,突然轉念一想自己不去北海又能去哪裡呢?

而牽招既然能提出這個建議,那麼這些問題他在心裡肯定也會想到,想到了卻依然提出來這說明什麼呢?

說明他的心裡可能有了一些解決的方法,只是在沒有遇到實際情況之前不好說出來罷了。

一念至此,麴義心中稍定,說道:“好,就依子經之言,去北海,投孔融!”

牽招見麴義採納了自己的意見,心中也喜,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休息的差不多,麴義下令趕路,畢竟現在還是逃難,袁紹的追兵隨時都有可能追來。

一行人繼續趕路,這次有了目的地,不用在像無頭蒼蠅一樣亂跑,趕起路來也就更快一些。

在路上一連走了兩日,晚上剛搭好一個簡易的營寨,麴演就走過來告訴麴義一個壞訊息,軍中快斷糧了。

雖然當時麴義提前下令準備了乾糧,但因為時間倉促並沒有準備多少。

況且袁紹軍中的糧草都是統一排程,每一部人馬每次領多少糧都是有嚴格規定的,除非特殊情況否則基本都不會超過三天的量。

糧草,是控制士兵和將領有效的手段。

麴義聽著麴演的報告,坐在那裡眉頭緊鎖,他感覺自己真快要崩潰了,作為將軍不應該只管指揮士兵打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