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六月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6月6日,烈日炎炎,酷暑籠罩大地,自從去年閩省迎來枯水年以來,這夏日的天氣比起以往還要炎熱幾分。
從這一天開始,閩省,包括全國都正式進入高考時間,這一天正是高考前一天考場踩點,已經試聽外語聽力。
今年的高考,閩省進行了高考試點,外語的比重被降低了,從原來的高考試卷滿分150分降低至100分。
也是這一年,閩省高考也不再分文理科,而是分為物理類、歷史類。
劉一辰也是在這一天來到附屬中學,他一年大概就是到附屬中學3~5次,平常的時候根本不會來到這裡。
感受著空氣中凝重的高考氛圍,劉一辰露出回味之色,他當初也是親自參加高考,對於自己的決定,劉一辰覺得這是一件對的事情。
今年對於閩省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年份,因為閩省關於本省的高考作出了許多試點,除了降低外語在高考中比重、高考改革原有文理科改為物理類、歷史類之外,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改革,那就是不再進行復讀,免得一些考生不僅僅復讀一年、兩年,一復讀就是十幾年。
這一個改革,直接關閉了高考專業戶的大門,使得一些高考專業戶不得不另謀高就,同時也可以更好的篩選人才。
早在幾年前,劉一辰就一直力推閩省教育發展,全國教育想要推動發展很難,各省有各省不同的情況以及各種阻力,但是如果僅僅是閩省的話,推動發展就容易許多。
作為閩省最具知名度的大學,同時也是閩省發展的一大發動機引擎,九龍大學在閩省的影響的方方面面的,而且這種影響還是隨著時間推移而在不斷加深著。
在劉一辰的推動下,三年前閩省就開始注重職業學校的改革,一部分教育資源向著職業學校進行傾斜。
想當初職業學校可是香餑餑,本意是培養藍領,成為華夏工程師的搖籃,使得學生在學校可以得到技能培養後一進入企業就可以起到作用。可惜隨著時間發展,職業學校發展慢慢走上了歧路,一來都是一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進入職業學校,二來學校也是專門從學生身上賺錢而不是用心去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經過三年的努力,取締了一批不合格的職業學校,整個閩省的職業院校從原來的60多所直接降低到30所,而這30所學校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加強,政府教育資源也向這30所學校進行傾斜。
至於高等院校方面,經過之前一輪本科院校擴張之後,閩省擁有12所一本大學,而其中以九龍大學、鷺島大學、福耀科技大學三所作為領頭羊,使得閩省的高等教育方面在全國也是屬於中上游水平。
當然這也造就一個問題,那就是閩省的考生在全國本身就是屬於少數的,閩省的高校又多,這使得閩省的高考一直屬於全國高考簡單模式。
劉一辰思索著閩省的教育事業,對於教育他一直是很關注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事關著未來的發展大業,華夏有沒有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關鍵就在教育。
科學技術、創新,本身就是建立在教育的基礎之上,教育搞不好談何科學技術,談何創新!
看著學校上空懸浮的無人機,劉一辰露出澹澹笑容,今年閩省的高考備受全國矚目,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閩省的高考蘊含著大量高科技,全省實現各個市縣監控影片連線,同時在高考時間內無人機在對一些特定訊號進行干擾,使得考場範圍內不可能再像以前那般以高科技進行作弊。
除此之外,無人機會不斷地進行交通指揮,一旦有車輛行駛入交通管制範圍,無人機就會進行驅逐。各方面的相關方,都可以透過影片時時把控考場周邊的情況。
相比上一世,這一世的社會發展愈加迅勐,科技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道路上奔跑的新能源汽車,天上飛的無人機,手中用的手機......而科技帶來的便利,也日益呈現。
資料化,智慧化,資訊化,成了各方積極探索實踐的方面,這反應在城市上就是資料城市、智慧城市、資訊城市,而對於城市的建設與管理,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比如公安系統打造的天眼系統,佈置在大街小巷,使得治安不斷得到改善,許多逃跑多年的罪犯紛紛落網。對於民事糾紛,也可以迅速的破桉解決。對於報警電話,可以精確鎖定位置,迅速出警......
比如交通系統,出現車輛追尾、刮擦,不需要再像以前那般需要交警到現場就位,而是直接進行遠端鑑定事故責任劃分,線上出具責任憑證即可。對於亂佔車位,直接可以呼叫,若是車主不聽勸可以直接拖走。對於出現交通事故有人員傷亡,遇到堵車之時,可以直接呼叫救援直升機,讓受傷的人可以得到及時救治,降低死亡率......
整個社會的發展,一個很重要的體現,就是體現在行政部門的辦事效率,像以前那樣磨洋工、態度惡劣的,已經是行不通了,政府部門向著服務型政府轉型。
為期3天的高考,備受全國矚目、熱議,畢竟一個考生的背後,可能就是幾個家庭。
這3天時間,對於高考有影響的,往往會進行管制,而這短暫的3天,也是娛樂新聞最少的時間,娛樂圈不會有什麼大新聞,明星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營造‘學霸人設’,然後往往死得很快。
......
高考,很快就結束了,在6月份除了進行高考之外,升學考、中考紛紛在6月份這一個月內舉行。
華夏航天領域的一個壯舉,紛紛吸引了全國目光,也吸引著世界航天愛好者的目光。
那便是華夏將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再次發射長征七號運載火箭!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早在2016年的時候就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發射,也是文昌航天發射場的首次發射任務。而此次發射備受矚目的原因,就是因為這次發射成功,就意味著華夏這款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技術就趨於成熟穩定,而其也將逐步替代現有的長征二號、三號、四號系列,預計將承擔華夏80%左右的發射任務。
作為華夏載人航天工程為發射貨運飛船而全新研製的新一代中型火箭,長征七號一直以來備受矚目,它採用“兩級半”構型,箭體總長53.1米,芯級直徑3.35米,捆綁4個直徑2.25米的助推器,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不低於14噸,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5.5噸。而它的成功,預示著華夏的中型運載火箭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可以說,華夏載人空間站工程、發射貨運飛船,都將採用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它的成熟意味著華夏的空間站將很快迎來完全體。
陳麟等人,正在辦公室看著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的發射直播,看得津津有味的,畢竟長征七號運載火箭作為華夏研製出來的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中型運載火箭,足以讓他們這些年輕人感到驕傲與自豪。
“劉彥,要是以後也能參與航天工程,那就再好不過了。”陳麟對著自己的好哥們‘劉彥’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