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數學的艱難道路(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如,我們成立一個數學學習小組怎麼樣?”牟曉生提了個建議:“這樣的話我們學習會快一些,有什麼有趣的數學問題或者遇到難的數學題,到時候可以一起討論。”
“這個主意好,我對於本科階段的專業課有一些瞭解,學習的深度可比高中深很多,大學四年需要學習的數學專業課就有好幾門。”張端祥也覺得這個建議不錯。
其他人也紛紛點頭, 劉一辰也沒有其他意見,不過他稍微猶豫一下,劉一辰還是說道:“我大部分時間是在圖書館學習,這個學習小組我們規定好時間,比如週二、週四晚上或者週三、週五晚上......”
其他人討論了一下,決定定在每週二、週四晚上七點至八點, 每次一個小時, 每週兩次共兩個小時。
這一次聚餐, 大家都很開心,畢竟從七月份到現在也差不多兩個月沒見,能夠看到對方訊息的,也就是在一些新聞或者貼吧上面的相應討論之中。
相比起其他CMO金牌獲得者,進入數學學院的同學,他們幾個彷彿才是同類人。
畢竟對於他們這些人,其他CMO金牌獲得者其實是已經被他們淘汰了,兩次國家隊訓練營就表明一切了。
能夠從這裡面脫穎而出的,都是這一屆數學能力的佼佼者,這種不僅僅是努力就可以了,還有天賦。
甚至於,天賦更為重要。
夜晚,騎著腳踏車行駛在腳踏車道上,燈光照射之下,劉一辰則是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今年數學科學院人數是180人,其中男生170人,女生10人, 男女比例高達17:1,可以說是整個燕大各院系中男女比例最為懸殊的,在數學科學院男生找不到女友是很正常的,一個個沉浸於自己的世界之中,又是直男癌中的戰鬥機,心中高傲得很,其他院系的女生在他們心中簡直就是‘弱智’的代名詞。
但是實際上,別看數學聽起來高大尚,逼格超級高,可是燕大數院的畢業生就很尷尬,因為大學本科階段學的數學依舊是比較基礎的東西,太高深的數學知識還得是讀研、讀博階段,所以要麼讀研、讀博。如果本科畢業不想繼續深造的,去處其實很有限。
一是到科研院所從事科研教學工作,留在象牙塔裡。這就需要你成績好,有一定的科研成果,有較好的表達能力等,同時還能承受相對較低的收入。哪怕是留在大學院系裡的老師,數學教育工作者的收入也是屬於中等偏小, 除非你得到了科研大獎, 但那只是鳳毛麟角。
二是到金融機構,(包括證券公司、國有銀行、投資銀行、諮詢機構、證交所等)、保險公司的研發部, 從事專業的金融分析、精算師等。這需要比較精通經濟學的基本理論,還要熟悉機率統計專業的隨機過程、隨機分析、統計學等課程。另外還需要熟悉一些重要的程式設計軟體。
三是到軟體公司和與此相關企業的研發部,從事軟體開發的工作。這需要精通程式語言和軟硬體知識。
都說數學很重要,可是讀數學的下場往往是很慘,如果說全國就業工作最慘的幾個專業,數學絕對是榜上有名的。
燕大數學系獨霸華夏,但是這麼多年來,真正培養出的著名數學家,屈指可數,寥寥無幾,很多數院的學生在大二、大三就會開始進行申請去其他院系。
他不知道,牟曉生、張端祥等人,能夠在數學這條道路上堅持多久,但是他希望他們多努力、多堅持,在數學這條道路上走得遠一些,因為華夏需要能力出色的數學家。
他沒有拒絕這個數學學習小組,就是因為略儘自己的綿薄之力,能夠幫助他們在數學這條道路上走得遠一些,從事數學工作,發展華夏的數學,而不是去當金融分析師、精算師之類的。
當然,劉一辰也知道,數學這條路並不好走,不管是在華夏還是海外,都是一樣的,能夠成為數學家的都是鳳毛麟角,能在數學界搞出名堂的,就更少了。
開學第一週,劉一辰、馮琳雙雙加入了閩省同鄉會,這是隻針對於燕大的閩省學生,在一個市大家都是以縣為單位,在其他市則是以市為單位,離開省那麼就是以省為單位作為老鄉。
在燕大也不例外,在大二、大三的學長學姐組織下,大家在一個比較寬敞的場地,二三百個人可以參與,舉行一些自我介紹、小遊戲環節,以此來增進彼此感情。
有些心思比較活絡的人,開始以這個為舞臺,積攢自己的人脈資源,在進入大學,大學已經成為社會的一個縮影,在這裡各種現象是在不斷上演著。
燕大每年在閩省錄取的人數大概是在100人左右,本科四年總人數大概在400人,但是這不意味著每一個人都會參加同鄉會,還是有部分人因為各種原因沒參與的。
從步入大學校園開始,相比起高中的枯燥生活,大學生活無疑就顯得豐富多彩起來,各種各樣的團體活動,開始讓學生體驗到精彩的大學生活。
老鄉們會作為一個過來人,跟你介紹燕園的一切,以及與隔壁鄰居的種種恩怨,各種相愛相殺的各種開撕開始傳遞給學弟學妹們。
很多都是劉一辰在之前燕大未央BBS論壇上看過的,在這個校園論壇上面,不對外開放,只對於燕大人開放,這裡有著燕大師生、校友日常交流的各種各樣的有趣的事。
“你的論文什麼時候發表?”同鄉會結束後,二人結伴在校園中散步,馮琳問道。
“快了,國慶後就差不多了,可能是10月中旬吧。”劉一辰淡笑道:“學校每一期都會訂購《數學年刊》,到時候就可以看到,就是不知道論文會放在哪個位置。”
數學期刊,和其他專業的期刊一樣,越好的論文越會放在前面,甚至如果一篇論文篇幅足夠、又足夠重要,數學期刊甚至願意專門出一期特刊。
劉一辰對於梅森素數週氏猜想的論文很有信心,這是數論的一個重要猜想,解決了周氏猜想,不僅僅意味著多一個數學定理,它還將是會推動數論研究,可以說意義不小。但是誰也不知道,在同一期的論文中,會不會有更有分量的數學論文誕生,這誰也不知道。
“等期刊出來了,這代表你現在手中就有兩篇SCI論文,而且一篇還是數學四大期刊的!”馮琳忍不住說道,這幾天隨著接觸到學姐,馮琳對於SCI論文的誕生難度有了更高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