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一點張顧篤信不疑。

前一世的時候他就是靠著重賞,收羅了很多殺手,幹掉了不少的政壇對手。

因此他相信這個信條在這個世界依然好使。

既然劉長青拿不出更多的騎兵給自己,那隻能用這種方式來招募勇士了。

至於是事後能不能兌現承諾,那就是朝廷的事了,或者是杜友同的事情了,大爺的,老子幫你們保住了寮州城,難道你們不該付出點什麼嗎?

太多的事情要做了,張顧不敢有半點鬆懈。

早就給各城都尉送去軍令了,讓他們向寮州城派來至少一千輕騎,也不知道他們能不能完成命令。

這個時候張顧也不敢完全指望他們,都是要面對戎國大軍圍城的風險,誰願意把手中的兵派出來?

因此張顧覺得自己只要能組織起三千輕騎就可以了,只要能完成襲擾戎國大軍的目的就行。

戎國大汗不會那麼快撤軍的,因為他要就糧於慶國,同時也要大量的消耗掉各個部族的軍隊。

因此這次戎國入侵很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

這也是張顧不願意把自己關在寮州城裡的主要原因。

一旦在城中被動的守城,張顧就覺得自己失去了主動性。

要想戰勝戎國大軍,逼迫他們主動退出慶國,需要組織足夠多的軍隊跟戎國大軍決戰。

張顧知道自己要做到這一點,就應該留在寮州城外,以便將允、寮、渝三郡的大軍組織起來。

然後配合朝廷軍隊與戎國大軍決戰。

張顧還沒有自大到靠著自己組織起來的大軍跟戎國軍隊決戰,至少在這次兩國大戰中他是做不到的。

回到了郡守衙門,張顧先是給周桐寫了一封信,詳細的介紹了這兩天的情況。

杜友同在郡守衙門空出了幾間房子,當成張顧的官廨,讓他在這裡辦公。

每天一封信送往聖京城,這是張顧給自己定的規矩,為的就是讓周桐能夠了解允、寮、渝三郡面臨的險情,以及自己的計劃和計劃的推進情況。

這封信也可以說是給周桐的工作報告。

信寫完了,即刻就派人送往聖京城。

此時是戰時,郡守衙門和郡尉衙門包括張顧這個監察寺特使往聖京城送去的信,都是八百里加急的。

兩千六七百里的路程,用八百里加急只需要七天時間。

張顧相信當戎國大軍圍住寮州城的時候,聖京城已經對寮州三郡的情況十分了解了。

杜友同現在也很忙,根本就沒時間來找張顧聊天。

寮州城裡現在正大量的接納城外百姓入城,作為郡守,杜友同必須要親臨現場辦公,隨時解決城中發生的各種事情。

為了守住寮州城,杜友同已經命人將城中巷子裡的青磚和石磚都挖出來了,命人送上了城頭。

同時也讓長史孫大勝帶著衙役,趕著馬車,挨家挨戶的收集菜油。

估計未來一個月內,寮州城內的百姓會沒有菜油炒菜了。

到了天黑之時,張顧先去了看了一下老胡那邊搞得得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