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郭寶農三人畫了一張大餅之後,張顧便將他們三個人打發走了。

然後讓老胡去廚房告訴唐胖子,晚上準備六菜一湯,要弄幾個硬菜,晚上要招待關志武。

關志武為官幾十年,為官清正廉潔,從不阿臾奉承,在朝堂上著實擁有一批擁躉,聲望很高。

這也是皇帝為什麼只是把他關起來,而不是羅織罪名將他幹掉的原因。

皇帝討厭關志武的地方就是這個老頭死犟,凡是隻要不是他想要的,他就會頂著幹,因此跟皇帝唱反調就成了家常便飯。

其實皇帝對關志武也沒有殺心,無非就是想這個倔老頭能低一下頭,給他這個皇帝認個錯,也就放了他了。

但是關老頭犟得很,偏偏不肯低頭,於是就被一直關在了寺獄中。

皇帝也沒給關志武扣上什麼帽子或者是安上什麼罪名,就是一句話,叫他好好在寺獄中反省,什麼時候反省明白了,什麼時候放出來。

而童政希望張顧能說服關老頭,讓老頭給皇帝服個軟,然後好出來官復原職。

童政也有他自己的目的,一是關志武當年提攜了他,而且對他極為關照,並收他為學生,兩個人有師生之誼。

二是關志武一旦走出寺獄,必然會官復原職,要知道關志武在入獄之前可是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統領侍御史和諸郡監御史,可以命令御史按章糾彈百官,權力尤重。

如果關志武官復原職了,童政在朝中就有了極大的助力,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能靠著皇帝的寵信支撐著。

同樣,張顧也有要用到關志武的地方。

自從他知道了關志武在朝堂上的官職之後,就想把前一世的那套科舉制度藉著關志武的力量在慶國推行開來。

前一世他還是王莽的時候,就想在大漢朝推行科舉制度,當了皇帝之後,也曾經想要嘗試過。

但是前一世的大漢以及他的新朝都是門閥世族掌控著朝政,而他也是靠著門閥和世族的支援,才能掌控朝政,以及登上帝位。

因此他不敢在那個時候強行推行科舉制度,因為會影響到門閥世族的最大利益。

如果他當年那麼做了,他連篡權奪位的機會都沒有了。

如今到了這個世界的慶國,他覺得自己可以把前一世未曾完成的理想在慶國實現出來。

慶國現在選取和任用人才採取的九品中正制,朝中的官員絕大部分出自門閥世家。

張顧估計慶國皇帝也一樣被這個弊端所困擾,但卻沒有方法改變。

因為慶國皇帝也不能一下子就廢棄九品中正制,不然也會失去門閥世族的支援。

但是如今的慶國與他前一世的大漢朝和新朝相比,慶國皇帝的權勢要比他前一世大上很多。

如果皇帝願意推行科舉制度的話,其成功的機率要比他前一世高了不少。

而張顧之所以選擇關志武作為推行科舉制度的人選,是因為關志武並不是門閥世族出身,而是出自寒門,依靠著才華被舉薦入朝為官的。

關志武這樣的出身,必然對世家門閥有一定的仇視態度,如果將科舉制度推給關志武,張顧相信他一定會全力以赴的去推行。

只要關老頭動了心,他必然會為了科舉制度而向皇帝服軟,然後出去好好的幹活。

如此一來,張顧承諾童政的話也就實現了,同時也讓自己的理想在關老頭的手中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