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你走吧,記得下次多帶些銀子啊。”小殿下很滿意,朝著張顧擺了擺手,算是放過張顧了。

接著那小姑娘便對那個嬤嬤和宮女說道:“咱們走,咱們去打劫那些和尚去。

我六哥說了,寺裡的和尚最有錢了,咱們打劫他們去。”

說罷,就揮舞著小劍領著那個嬤嬤和宮女氣勢洶洶的走了。

“走吧,太后還等著呢。”小太監對張顧說道。

皇太后沒有在大雄寶殿,而是在一個偏殿中。

偏殿中人不少,一個身穿青色華服的老人家坐在一張椅子上,後面站了一排的宮女太監。

張顧知道那老人家便是當今聖上的母親皇太后了。

在皇太后的斜對面,擺了兩張錦凳,錦凳上各坐一個和尚。

一個和尚張顧認識,是緣故和尚。另一個不認識,想必是大昭寺裡的高僧。

“草民張顧拜見太后。”張顧口中高聲說著,人也快行了幾步,在距離皇太后七八步遠的地方跪拜下去,伏身叩首。

“走近一些,讓哀家看看你長什麼模樣。”皇太后的聲音很慈祥。

張顧忙站起身又往前走了幾步在跪下來,雙目平視,任皇太后仔細端詳他。

“嗯,長得不醜。”皇太后給張顧下了定語,接著問道:“緣故大和尚向哀家進獻了新種糧法,說新種糧法是你弄出來的,能畝產六百餘斤,此事可是真的?”

張顧抱拳躬身道:“回太后,此事真實不虛,是草民研究出來的。

草民曾試種了三畝地,每畝均產小麥六百二十斤左右。

當時寮州郡郡守杜友同大人還親自到草民試種的田中親自收割稱量。”

張顧的話一說完,另一個老和尚便驚呼了一聲道:“施主,果真畝產六百餘斤?”

張顧說道:“在太后面前我怎敢說假話?此事寮州郡郡守已經上報朝廷了,想必朝廷已經知道了。”

“上報朝廷了?”皇太后驚訝的問道:“此事哀家怎麼沒聽說?

按說若是上報了,這樣吉祥之事,皇帝一定會跟哀家說的。”

說著,她便看向緣故和尚。

緣故和尚唸了一聲佛號,說道:“太后,或許朝廷上的事情太多,寮州郡的吉報被壓住了吧?可能過段時間就能報到陛下那裡了。”

皇太后點了點頭,心裡已經決定回宮之後便把皇帝叫過來問一下。

她很清楚畝產六百餘斤是什麼概念。

一畝田能增產一倍,這是上天降下的吉祥,是天大的祥瑞。

如果整個慶國的糧食能增產一倍,那慶國就沒有了飢餓之虞,國泰民安天下太平便不是一句空話了。

“張顧,哀家問你,你是怎麼知道這新種田法的?”皇太后問道。

張顧叩首說道:“太后,草民是從夢中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