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太沒出息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二畝地開始收割了,這次收割的人不是老張和老杜那些人了,是兩千多人中推舉出來的幾十個人。
這次收割的速度更快,脫粒反而慢了一些。
等這一畝地稱完以後,一個老者用顫抖的聲音聲嘶力竭的喊道:“六百三十七斤五兩。”
現場再一次爆發驚呼聲,跟著就是歡呼聲四起。
緣故和尚帶著幾十個同門師兄弟出馬了,每個人拿著一摞子小冊子,開始分發新種田法。
“這是張家種田的新方法,委託了弘福寺分發給大家。”那些和尚一邊分發一邊說著。
現場的人更是激動了,原本大部分人就想著怎麼跟張家請教這種田的新辦法,誰知道張家就委託弘福寺幫著分發新種田法了。
於是在場的人道謝聲不斷,更有很多人拿了小冊子之後,便到老張那裡施禮感謝。
一時間張家的善名便傳開了。
還沒有到天黑,整個寮方城的人都知道了張家的善舉。
“寮方城張家用新種田法種麥三畝,畝產六百二十餘斤……。”一份洋洋灑灑的喜報送往了寮州城。
寫喜報的是張顧,送喜報的人是馬冬,收喜報的人是寮州郡郡守杜友同和郡尉劉長青。
這些事必須要上報,馬冬是軍政一把抓的都尉,這件事必須由他上報才行。
至於這個喜報上報到郡守和郡尉那裡如何處置,那就是郡守他們的事情了。
為了等郡守那邊反饋回來訊息,張家還特意留了一畝地沒有收割,因為郡守那邊很有可能會派人來調查一下這事兒是真還是假。
這話是張顧說的,前一世他有過這樣的經驗。
留下這一畝試驗田的目的,就是等著郡守派來的人親自去收割。
為了此事,老張特意多派了幾個人去看著那一畝麥田,免得有人半夜三更去偷著把麥子割了,因為已經有人在謠傳張家的麥種好,才會畝產這麼高。
果然,七天之後寮州郡郡守就親自來了,帶著百餘人一起來的。
見過了老張之後,就帶著人去了試驗田,然後親自盯著,讓人把那一畝麥子收割了。
稱量過後,這一畝麥田的產量是六百一十六斤四兩。
這一畝地之所以少了十幾斤,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麥田邊上被人拔走了太多麥穗,就是張顧過來看的時候,都要順手拔上幾棵。
不過即使是這樣,寮州郡郡守杜友同都已經笑得能看到嗓子眼了。
這是什麼?這是祥瑞啊,而且是天大的祥瑞。
這要是報到聖京城去,這就是極大的政績,可以在以前的那些同僚面前好好的露個臉了。
就在當天,杜友同將早就寫好的祥瑞摺子用八百里加急送去了聖京城。
寮州郡出現了新種田法,使畝產翻了一翻,這是什麼?這就是政績,是在他杜友同領導之下才出現的政績。
一塊郡守大人親自寫的牌匾掛在了張家的大門上,牌匾上四個大字:良善人家。
落款是寮州郡郡守杜友同,某年某月某日於寮方城。
為此,老張在寮方城最好的酒樓大擺筵席,感謝郡守大人的獎賞。
而就在郡守杜友同到達寮方城的這一天,張顧已經帶著二十輛馬車的草木紙和四十餘號人離開寮方城五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