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崇燕記寶紙行(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家在院子的一角建了一個佛堂,或者可是說是家廟。
緣故和尚住了進去,每日裡都要誦經一個時辰。
老張很開心,張劉氏很滿意,自己家裡也有駐家和尚了,這在寮方城可是頭一份。
緣故和尚之所以留在張家不走,一是要等著張顧試驗田中的麥子成熟,他要親眼看看麥田的產量。
二是他要看看張顧的草木紙到底是什麼樣的,他現在滿腦子都是成百上千萬部經書擺放在一起的場景。
張顧沒有放過緣故和尚,沒有任他在家中的佛堂裡唸經,而是把他弄到了造紙廠,讓他跟著自己一起研製造紙。
張顧也不懂得造紙的具體工藝,他只知道一個大概的流程。
那麼想要把草木紙造出來,他就要親自上場了。
這些日子裡他就吃住在造紙廠,每天帶著十幾個人加上緣故和尚,一點點的研究如何造紙。
寮州郡沒有青檀樹,只有榆木和紅毛柳。
張顧用來造紙的木材選用的就是榆木皮和紅毛柳皮。
張顧也沒想著能夠造出與前前一世一模一樣的宣紙來,那個製造工藝實在是太過複雜,他那時只看過生產宣紙的影片。
因此他現在造紙也只是參考了造宣紙的工藝而已。
造紙不是那麼簡單的,至少對現在的張顧是這樣,每一道工序都要自己親自帶著人試驗,一點點的積累經驗。
紙張在製作之前,要經過一道皮料製作的工序和一道草料製作的工序。
其中皮料製作主要是對樹皮纖維等製紙原料的加工,其中又包含了三十多道煩瑣的小工序,如剝皮、踩皮、攤曬成燎皮、鞭皮洗皮、漂白成皮纖維料等。
光是這些工序,張顧就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依靠著兩世之前遺存下來的記憶,一點點的摸索出來。
每道工序張顧都做了詳細的筆記,將最後成品的過程全部記下來。
為了這份筆記,光是用在絲綿紙上的費用就足足有三十兩銀子,
老張見到小張花錢如流水一般,心疼得直抽抽。
這還只是皮料的製作過程。
而紙張中不僅僅有樹皮的皮料還需要稻草的草料。
草料製作工序則主要是對水稻草等草纖維進行加工。
這道工序裡又包含了約二十道小工序,如選草、切草,搗草、反覆地蒸煮與日曬等,直至最終漂白成草纖維料。
這些程式是緣故和尚帶著人完成的,張顧負責指導和記錄。
緣故和尚為了這些工序也是沒早沒晚的在造紙廠裡苦幹,這就使原本瘦小的緣故和尚更加的瘦小了。
而這皮料和草料兩道工序完成後,便需要為紙張進行配料了。
即將樹皮纖維料與草纖維料按一定比例混合。
張顧知道好的紙張兩種纖維料的配比不同,皮料比例越高,造出來的紙張越好。
而張顧則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並不想一開始就造出很好的紙張出來,只要能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