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榆林鎮,路程就走了一半了。

在鎮上的客棧裡過上一夜,第二天一天就能趕到寮州城。

榆林鎮是個大寨子,建在一個高坡之上。

寨牆都是用青石頭建起來的,高有一丈半,寨子有四個門。

整個榆林鎮的寨子就像是杜家莊的放大版,只是寨子裡沒有杜家莊那樣的甕城罷了。

榆林鎮有兩三百戶人家,也算是不小的鎮子了。

由於鎮子是在官道邊上,又距離寮州城剛好是一天的路程,因此就成了往來客商的駐腳地,鎮上的客棧也足足有二十幾家。

榆林鎮到了晚上就會關閉寨門,以防馬匪的突襲。

寨子能防馬匪,卻防不住戎國的軍隊,因此每到戰爭一起,鎮子上的人就會拖家帶口的逃到寮州城去。

不過這七八年裡慶國跟戎國也沒有什麼大的戰事,因此榆林鎮這些年都很安穩。

張顧一行人把馬匹交給客棧的夥計去餵食草料,然後便進了客棧裡面。

住宿飲食的事情不用馬冬操心,他的親衛自然會去安排。

張顧就更不用管了,他的事情由馬冬交給他的親兵處理。

這個客棧是榆林鎮上最大的,能住三四十人,還有自己的馬廄,很大,養上幾十匹馬沒有問題。

客棧裡有雅間,也有上房。

親兵給馬冬和張顧各安排了一間上房。

至於他們這些親兵,就住在通鋪裡了,二十個人兩間通鋪剛好住下。

張顧和碧羽在房間裡洗了一把臉,便出來跟馬冬找了個雅間坐了,叫了幾碟子小菜,要了兩罐子酒,便喝了起來。

碧羽也跟張顧坐在一張桌子上,幫著他們二人倒酒斟茶,順便也吃飯。

按規矩講,碧羽是個小丫鬟,是沒有資格跟主人在一張桌子上吃飯的。

但是馬冬知道自己這個小舅子把這個叫碧羽的小丫鬟當寶貝養著,很是嬌慣,因此見碧羽自己坐下來了,也沒有說什麼。

姐夫和小舅子在一起也沒什麼好聊的,馬冬聊的就是他軍中的那些瑣碎事,張顧聊的就是他在寮州城的見聞,特別是那個古記繡樓他著重聊了一下。

馬冬聽張顧把古記繡樓說得天花亂墜,心裡也是癢癢的,便問道:“去那裡消遣要不少銀錢吧?”

張顧笑了笑,伸出手掌翻了翻。

“十兩銀子?”馬冬驚呼一聲:“我的個天哪,你姐夫我一個月的餉銀不過就是十兩銀子而已。

照你這麼說,我這一個月的餉銀只能在那個繡樓住上一夜?”

張顧嘿嘿一笑道:“你要是叫一個人陪著你,就是十兩,要是叫兩個人陪你的話就是二十兩。

當然,你也不能一個人去是吧?難道你能把我放在家裡不管嗎?”

“四十兩?”馬冬又是一聲驚呼。

張顧搖了搖頭,說道:“用不了四十兩,我不用人陪,我只是進去聽聽曲子看看歌舞,有二兩銀子就足夠了,我也不在那裡過夜。

也就是說,咱們兩個去,也就十二兩到二十二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