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不打算上課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一番折騰下,宿舍眾人才再次領好了書,結束了這場鬧劇。
還好這肖軒也是有幾分自知之明,沒有再出現挑事,否則王向中非得再給他來一點深刻的教訓不可。
不過王向中也覺得奇怪,自己明明已經是個四十三歲的人,怎麼還會和一個二十歲不到的小娃娃計較這些羅裡吧嗦的事情呢?
看樣子隨著經歷和身份的改變,他的心態也隨之發生了不少變化。
雖然不懂究竟發生了什麼,但這一次相比曾經的他而言,確實爽了不少,以前的他過得確實有幾分窩囊。
一想到這,他整個人也是覺得有些熱血澎湃起來。
什麼斯文有禮,什麼忍氣吞聲!在這個社會,示弱就會被欺凌,人善就會被人騎,世界終究是被弱肉強食的原始規則所支配,無論是遠在天邊華爾街的那幫奸商,亦或是近在咫尺的肖軒,總而言之,只要你敢向後退一寸,別人就敢進一尺,最後還能笑嘻嘻地在你頭上拉翔!
或許是因為自己飽讀詩書,常年沉浸在學術中的緣故,曾經很少與胡國榮、肖軒這類小人打交道,也未曾與李錦光之類的粗人有過交流,直接就導致社會經歷缺了一環,因而做人處事方面,總是帶著些許的清高之意,在諸多的利益問題上,總是容易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步步退讓,也不願意將事情做得太絕。
古語有云: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在此時,王向中想的卻是:忍一時越想越氣,退一步越想越虧!
倘若以後再遇到這種事,他一定會毫不客氣地照著對方臉上呼上一個耳光,然後再墊上幾腳,把對面打進無底深淵。
只要做得夠絕,別人就拿你沒有一點辦法。
細細熱血了好一會,王向中方才靜下心來,撥出一口長氣,緊接著看向眼前堆積如山的書本。
“高等數學、線性代數、計算機組成原理、c語言……”
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可謂是雜中雜專業,它不像資訊工程專業那般偏向計算機硬體設計研發,也不像軟體工程專業那般,在計算機應用方面大方異彩。它更像是一個大而雜,主旨在於培養同時包含科學思維和工程思維的技術型人才。
簡單來講,如果你想單純地做硬體,畢業後天天擺弄PCB(Printed circuit boards,印製電路板)或者是晶片,那就選擇資訊工程,這個專業會帶你從最基本的物理光學開始,一點一點地邁向深層次的電路設計。
而如果你想做程式設計師,研發出各種能夠瘋狂吸金的軟體,或者是單純地對數字和邏輯感興趣,則可以選擇軟體工程專業,它會指導你領略各種程式語言的特色,然後再透過學習資料結構和演算法,把你培養成為一個編寫軟體的大牛。
但在計算機領域,硬體和軟體從來就不是能相互分離的東西。準確來講,硬體和軟體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就如同汽車和發動機一般:一輛沒有發動機的汽車,只是廢鐵架子一堆;而單純的一個發動機沒有其它結構支撐,也根本就是一坨破爛。
唯有硬體這個車架子和軟體這個發動機相互配合起來,才能在資訊化這條大路上越走越遠。
而電腦科學與技術,就像膠水一般,將硬體和軟體緊緊黏合在一起,精通電腦科學後,既能對硬體技術有深刻的瞭解,也能抬手寫上幾個軟體,更加能夠深刻地理解在應用背後飛速運轉的計算機邏輯,也能在軟體趨勢下對硬體邏輯加以改進。
當然這個專業的缺陷也相當明顯:在就業方面,在硬體方面競爭不過信工專業,在軟體方面競爭不過軟體專業,更不要提其它的網路、通訊那些更具有偏向性的專業了。所以一般計科的畢業生不少都是選擇繼續深造,或者是在實習時更加賣力地學習更多偏向市場方面的知識,以謀求更好的就業前景。
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所有的專業學習的知識都還是比較通用的,比如c語言,它幾乎就是每個計算機相關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因為它純粹就是一個面向硬體的程式語言!
打個比方,你可以把記憶體想象成一個書櫃,透過c語言,你可以像一個管理員一般,輕鬆地將書櫃上的各類書籍取下,也可以將新書存入其中——也就是說,它直接操作的是硬體,而並非是作業系統,這也是大多數高階語言所達不到的效果。
只要學習了c語言,就能明白硬體和軟體背後是如何相互配合開展工作,也能更深層次地理解計算機的本質。
“怎麼沒有delphi呢?”一旁的徐建松迅速翻看了每一種教材,面色疑惑地喃喃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