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王向中身懷未來世界的學識和眼界,放在1997年的華夏,說他是1997年的國家瑰寶也不過分。

如果自己能把握好未來各種機會,也許報效祖國這句話,再也不會是空喊口號一場。

王向中的專業知識,無疑就是電腦科學。

電腦科學是一門比較雜的學科,其產品不僅包括日常家庭常見的PC(臺式個人電腦,Personal&nputer)、膝上型電腦,還包括手機、智慧手錶,智慧電視等等。

在宏觀層面上,一切有關電子的東西,都可以納入電腦科學的範疇。小到普通人用的手機電腦,大到高精工業智慧製造,航天科技,軍用科技等,在未來世界裡沒有什麼能離開計算機。

1997年的華夏,整個社會還處於對計算機比較迷茫的階段,在發達國家已經普及PC,手機進入千家萬戶時,華夏別說是電腦,連固定電話的普及率也不到10%,就算是BP機,也都還是有錢人的玩具。

這個時代就是傳說中“通訊全靠吼,安保全靠狗”的時代。

此時的華夏在電腦科學領域無疑是遠遠落後於其它國家。當然落後不意味著毫無機會,相反,整個華夏就是一片藍海市場,處處充滿機遇。

90年代,外資和外企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在華夏大地上湧現,尤其是電子領域,一批一批瘋狂的商人正在努力穩固自己的根據地,想要在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上建立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

由此可見,這個時代的華夏存在它無限的價值和活力。

王向中的計劃,就是在這片無限活力的土地上,創造屬於華夏人自己的民族工業。

在電腦科學中,最為核心的則是晶片科技。

晶片科技,是一個大而泛的計算機次級領域。可以這麼說,晶片就如同太陽於地球,心臟於人類一般地重要。

晶片的本質,實際上就是複雜的積體電路,但它不同於普通常見的電路,使用電線和電網組成能源供應,而是透過奈米級電路組成閘電路,形成可以實現邏輯運算和資訊儲存的特殊機制。

簡單來說,這也是計算機採用二進位制運算的根本,它邏輯也非常簡單,通電狀態表示“1”,未通電狀態表示“0”,一串一串的0和1,再經過翻譯,就能轉化為人類的語言。

這種機制代表的是科技未來的發展方向,無論代替人腦運算,通訊,還是傳統的資訊儲存檢索,都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在未來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電話,簡單的計算器,書籍報紙等顯然是無法滿足高效率需求的,自然而然,電腦科學將立足在世界之巔,成為高精尖工業的代表。

也就是說,在未來,誰掌握了晶片領域,誰就掌握了計算機領域;誰掌握了計算機領域,誰就掌握了時代的話語權。

而王向中要做的,就是牢牢將時代的話語權,把握在華夏人手中。

但想要真正掌握晶片科技,絕非是一朝一夕。晶片是真正的集現代人類智慧之精髓的產物,從它的設計到製造,再到它的運用,包括了物理電學、光學,數學邏輯、化學工藝、生產工藝等諸多技法,皆是人類將自然科學開發到極限的結晶。

要將數千萬個電晶體印刻在幾厘米見方的矽片上,這豈是易事?

俗話說飯要一口一口吃,王向中自然不會覺得這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天上也不可能掉個系統,當然是要層層佈局,環環遞進,最終才能實現夢想。

而他計劃的第一步,就是再次考入水木大學。

水木大學,作為大家口中的華夏第一學府,其科研實力當然是華夏首屈一指的強大,國際影響力也是相當深遠。

在水木大學,不僅可以學習到最豐富的知識,同時還有最頂尖的實驗室和最強的人才。如果能打通這一環,當然是事半功倍,利好於王向中的事業。

所以壓力就來到了王向中身上,他要在剩下不到六天的時間裡,惡補自己欠缺多年的高中語文、物理、化學和生物。

數學和英語當然是沒問題,這兩項技能是學習計算機的立身之本,王向中自然不可能退步。

就是一開啟語文課本,王向中就有些頭疼,撲面而來的文言文簡直是要了他的老命,畢竟當年他最討厭的就是語文。

但無論如何,他都要咬牙堅持下去,為了實現自己真正的夢想。

坐在熟悉的小木桌前,白熾燈的亮光照著他的臉。

他撫摸過桌上的每一條裂縫,即使此刻熱浪如潮,條件艱苦,蚊蟲飛蛾在到處撲騰,連風扇都只能輪著吹,但他依舊按捺不住興奮之意。

一轉眼,八天時間就從指縫中溜過。

當最後一道鈴聲打響時,王向中閒庭信步地從考場中踏出,滿臉輕鬆之意與其它考生的愁眉苦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個年代的高考有些奇怪,每逢單數年考題就特別難,每逢雙數年的考題就相對簡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