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勒的騎兵隊,迅速排成了進攻的“牆式隊形”。

顧名思義,就是一個旅的騎兵排成一堵移動的牆,風馳電掣的衝向敵人。

採用這種陣型衝擊,帶給敵人的壓迫力非常的大,很有可能在沒有直接接觸到敵人之前就打崩對面計程車氣。

當然,衝擊的速度越快,威勢就越大,較高的速度會讓馬匹因為本能而開始和周圍的馬匹競爭,產生“馬趕馬”的效果,進入這種狀態的馬匹也會忽略更多潛在的危險。

這就和人類似,如果人已經陷入興奮癲狂的狀態,就會忽視很多危險,爆發出一股狠勁,表現得比平常更加大膽。

而在騎兵和騎兵的對沖中,馬匹的膽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人慫了之前,馬會先慫。畢竟馬不像人類,它就是一種動物,遵循本能行動,一旦慫了就會停止衝擊,四散奔逃。

騎兵的對沖最後經常是以一方馬匹的四散而逃告終。

真正能衝到一起大戰上三百回合的騎兵,使用的馬匹一定是經過精心訓練的戰馬。

拉薩勒作為最好的騎兵指揮官之一,當然對這些都門清。

他不會把勝算賭在己方馬匹比敵人更精銳上,而是竭盡全力的提升衝擊速度。

衝得越快,勝算越大,就這麼簡單。

拉薩勒高舉著馬刀,發出“alialialia”的呼聲,帶領著部隊跨過廣袤的田野。

“絕對不要減速!衝上去!撞斷敵人馬匹的脖子!”吶喊的間隙,他大聲激勵著部下。

雙方已經接近到十米以內了!

就在這個瞬間,敵人的陣型瓦解了。

本能支配了敵人的馬匹,使得他們掙脫了騎手的束縛,解散了隊形四散而逃。

拉薩勒興奮的高呼:“太好了!我們贏了!追上去!”

拉薩勒前方的一匹敵人的馬慌不擇路,一腳踏進了田野上的兔子洞,直接一個趔趄向前面翻倒,把馬背上的騎手甩在地上。

拉薩勒一帶馬的韁繩,讓他的馬輕盈的躍起,跳過了倒地的敵人。

這個時候拉薩勒的部隊解散了陣型,畢竟牆式衝鋒在追擊的時候確實不太好用。

驃騎兵們像散開的獅群,自由追捕逃竄的敵人。

拉薩勒衝到了敵人一名中校身邊,一邊大聲自保家門,一邊向中校的脖子砍去:“我是拉薩勒,弗羅斯特將軍讓我給你們帶個好!”

中校反身格擋。

每個騎兵在噼砍的時候,最適合的方向是他慣用手的方向,同樣,要格擋攻擊,也是這個方向比較方便。

如果敵人從飛慣用手的方向發動攻擊,就只能反身格擋。

拉薩勒作為進攻方,可以自由選擇進攻的位置,他就是從左手邊靠近的敵人。

中校的格擋動作極其彆扭,堪堪擋住第一擊,第二擊就被拉薩勒打飛了佩劍。

“去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