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十,南京城北,幕府山下。

這裡早前多是荒地,現已被朱楨買下。

靠近神策門一帶,是金陵花露水廠和金陵玻璃廠的生產基地。

而更靠近山體的一片建築,則是朱楨的秘密研發基地。

其中包括了印刷研究所、水泥研究所和火藥研究所。

伴讀書童劉璉,目前是這三個研究所的總負責人。

“砰砰砰!砰砰砰!”幾聲齊刷刷的槍響。

看著遠處松木標靶上四散的木屑,看臺上朱楨的思緒拉了回來。

劉璉指著身旁的一排士兵,滿臉興奮道:

“殿下發明的鳥銃,無論是射程還是準頭,比軍器局造的銅銃和三眼銃要好太多了!”

朱楨點點頭,經過兩年多的改進,目前這些鳥銃的實際威力,已無限接近一百年後的火器了。

不過受限於槍管制造工藝的低下,目前火藥所一月只能產出幾十根合格的鳥銃。

朱楨攢了很久,也只攢到了五百根。

他陸續將鳥銃提供給楚王府的護衛們使用,眼下近千人的護衛隊伍,已經有一半人可純熟使用鳥銃了。

當然,這還要得益於大明在開國之初,就對火器的重視。

朱元璋在立國後,專門成立了軍器局,用來生產冷熱兵器,而且規定了:“凡軍一百戶,銃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槍四十。”

也就是說一般大明軍隊,火銃的普及度也有十分之一了。

所以朱楨在楚王府護衛中推行鳥銃,並無多大阻力。

在完成一半換裝鳥銃後,朱楨又選拔了一百名精於射擊與刀槍的雙料士兵,組成了自己的貼身衛隊。

剛才打靶的,就是貼身衛隊的百戶官戴朝和他的一群手下。

朱楨手邊的望遠鏡,看了一眼打靶成績。

“打的都不錯!”他高興道:“等南下見了韃子,也要這樣打才成!”

“多謝殿下誇獎!”戴朝放下鳥銃,朝朱楨躬身道:

“咱們這五百弟兄,日夜操練,不知打爛了多少槍管,打出多少彈藥,若是戰場上慫了,豈不教人笑話!”

“很好,很好!”朱楨心中大定道:“這鳥銃經過你們長久使用,可有什麼不足之處?”

“還是有的,”戴朝指了指夾在槍托上,還燃著的火繩道:

“這種鳥銃雖然比官軍裡使用的更方便,擊發也快捷,但是還是不能再雨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