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中,大車在小道上賓士。

李仁杰送林綠霞回去石澳的住宅,回家陪戴賓沙吃完早餐,接著繼續回警察總部上班。

他的工作和生活同步進行著,把工作幹好,把生活過得順暢,這是他做人的標準模式。

李仁杰中午的時候離開警察總部,駕車前往九龍麗晶酒店,出席九龍扶輪社的午餐例會。

扶輪社(rotary club)是一個依循國際扶輪的規章所成立的地區性社會團體,以增進職業交流及提供社會服務為宗旨,每個扶輪社都是獨立運作的社團,但皆需向國際扶輪申請透過後才可成立。

扶輪社通常會以所在地的城市或地名作為社名,例如叫做“港島扶輪社”或“九龍扶輪社”。

但在人口較多的城市,往往會成立有一個以上的扶輪社,因此新成立的扶輪社就會以方位,或是更細分的地區作為名稱,例如叫“港島東區扶輪社”或是“北九龍扶輪社”。

李仁杰現在署理著防止罪桉科的工作,免不了要和社會各界人士打交道,他今天要以扶輪社新社友的身份參與這個在麗晶酒店的宴會廳舉行的午餐會。

中午時分,整個宴會廳彙集了社會各界一百餘人出席活動,個個西裝革履,衣香鬢影,彼此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談笑風生,氣氛倒是十分融洽。

扶輪社開放各行業及擁有各項專業的人士加入,成員需來自不同的職業,不同的階級人員。

不乏有各個政府機關的首長,行政立法兩局議員、大學教授、商界名人、法律界大狀等精英人士。

不過實際上參加扶輪社的社友,仍是以中年和富裕的人士為主,這往往是因為年紀較長且經濟狀況較佳的人,才會有較多的時間及精力參予扶輪社的活動。

扶輪社的成員需來自不同的職業階層,並在固定時間及地點每週召開一次例行午餐聚會,這便是扶輪社最大的特色之處。

李仁杰抬頭環顧著四周的環境,發現了一道熟悉的身影,並接著走了過去跟他打了個招呼。

那中年洋人聽到有人叫他便回過頭,不禁略顯驚訝的笑了起來:“咦,傑,沒想到在這裡還能碰到你。”

這位便是警察公共關係科總參事戴能,上次李仁杰晉升警司面試委員會的主考官之一。

李仁杰笑著簡單解釋說:“王社長邀請我這個新社友來亮個相,順便來談談有關的警務工作。”

戴能不由鼓勵地笑道:“那你等下可要好好地表現,讓大家見識一下我們警隊精英的風采了。”

李仁杰客氣回應了一下,“戴sir你實在過譽了,我這新人要上臺發言,只要不失禮就好。”

兩人閒聊一會,午餐會正式開始。

今天九龍扶輪社主要是圍繞香港今年「社會問題」主題展開研討,由社長王澤林主持餐會。

按餐會流程,先是說一下九龍扶輪社的概況,接著強調一下扶輪社的宗旨,四大服務等等。

接著大家各抒己見,談政治的,講經濟的、說民生的,不需要顧忌什麼話題,有什麼說什麼。

在扶輪社的午餐會上,無論是官方或者是民間的人士,都可以透過這種非官方的場合,公開發表自己的意見,回應社會關注的問題。

在幾位著名的社會人士先後發表講話,大家聽了幾車的長篇大論,肚子也被食物塞得半飽了。

王澤林看向李仁杰坐著的方向,笑著邀請說:“下面歡迎有請一位新社友,是來自警察防止罪桉科的李仁杰警司,大家聽聽他帶來的有關打擊罪行的意見。”

“啪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