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評測媒體,顧名思義,就是給遊戲打分的。

不過這個打分,可不簡單。

與玩家之間的評分不同的是,媒體的評分,或多或少會影響到遊戲的銷量跟口碑。

一旦某款遊戲被打了高分,那麼除了本身質量過硬外,再接下來的日子,就是在為拿獎做準備了。因為銷量肯定會高!

而要是有遊戲被打了低分,除了真的因為質量不行而泯然於眾人外,銷量多半會達不到發行商的預期。

所以,當這種評分行為漸漸能夠影響市場和銷量時,那金錢的交易,便由此滋生。

你遊戲做的爛想打分?

沒關係,錢到位,我給你高分,黑紅也是紅。

你遊戲做的好想打分?

懂我意思嗎?(摩挲指尖)

什麼?你不懂?

那不好意思了,你這遊戲不行啊。

你遊戲挺一般的想打分?

懂規矩嗎?(瘋狂暗示)

什麼?錢不夠?

我先給你打低分,回頭錢到位了我們再編個理由改高分。

放心,不要擔心沒人買,玩家很多,冤種也多。

...

於是,遊戲史上便發生了多起好遊戲被打了低分,或者低分遊戲途中改為高分的情況。

至於爛遊戲打高分的,不多見。

顯然,他們這些媒體要是要點臉的。

或者說,演一演,不要那麼明顯。

接著,當這種產業誕生後,媒體機構也開始一家一家的冒了出來。

賺錢嘛,不磕磣。

因此,評測機構的數量在全球範圍內稱得上是多如牛毛了。

但如果以‘專業’和‘權威’來分類的話,那多如牛毛,就會變成九牛一毫。

而這部分,幾乎都是國外的評測機構。

國內的,僅有一家,且還是自媒體形式的,地位在‘多如牛毛’這個範圍之中。

因此,哪怕這一家自媒體評測機構多麼的客觀,多麼的專業。

也不足以讓玩家們有參考性。

而全球最大,流量最高的阿美瑞卡評測機構CA,反倒是玩家群體的首要參考物件。

當然,那是曾經。

現在的CA,已經顯得不那麼專業了。

因為他們在近幾年來屢次翻車。

甚至還爆出了兩起‘實習生錯誤打分’的業界笑話。

其實大家懂得都懂,所謂的實習生打分,就是個藉口理由罷了。

真實情況,就是錢沒到位,被打了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