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小友,敢問您貴姓”?那男子突然向孟三問道。

孟三微微一笑:“免貴姓孟,單名一個三子,字老炮,叫我孟三就可以”。

那男子一聽,驚訝道:“哦?難道,你就是那個夢鴨坊的少年老闆孟三”?

孟三笑了笑:“正是在下”。

那少年一臉激動的說道:“原來,你就是那個打了宋家三兄弟的那個孟三啊,久仰久仰,誒,我說,你家的鴨子,實在是太好吃了,我一口氣就能吃三隻呢”。

“呵呵”孟三尷尬的笑了笑:“太誇張了吧”?

那男子盯著孟三猛瞧,心裡越發越確定,面前的這位少年,的確是在哪裡見過,但一時半會,著實想不起來。

不一會兒,聶家兄弟帶著孟三自制的“漁具”回來了,孟三開啟布袋,從裡面拿出一節竹竿,緊接著,又拿出第二節竹竿,比第一節竹竿稍微細一點,然後拿住最後一節,看的出來,這是竹掃帚的竹條。

緊接著,孟三便將這三根竹竿組裝在一起,連續組裝三根,然後繫上魚線。

那對父子二人目瞪口呆的看著孟三在組裝魚竿。

“還有這種魚竿”那少年目瞪口呆的說道:“這位小兄弟,你這魚竿在哪兒買的?告訴我,我也去買”。

“哈哈哈”孟三笑了笑:“這個魚竿啊,是我自己做的,你瞧,還有魚漂呢”。

所謂的魚漂,就是孟三用鵝毛做的“七星漂”。

“你們瞧”孟三拿著魚線,說道:“這個七星漂,是我用鵝毛製作的,比你們用手感應好用多了,不用魚漂用手感應,那是釣海魚才用得上的”。

緊接著,孟三又從一個小布袋裡,倒出了青稞面和豆粉,又從一個小瓶子裡倒出幾滴香油,再然後攪拌均勻。

那對父子而看著這一幕,有些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但見這時,孟三將和好的魚餌遞給聶家兄弟二人:“把這個面揉成團掛在魚鉤上,一會兒,會有你們意想不到的驚喜,去找釣點吧”。

孟家兄弟二人一聽,趕忙去找釣點,那對兄弟二人相互對視一眼,他們釣了那麼長時間的魚,用的只是蚯蚓而已,用面釣魚,倒是第一次遇見。

然而,孟三接下來做的事,令他們更是不解,但見孟三又拿出一個布袋,裡面裝的,全都是不知道用什麼東西製作的顆粒,又見他拿出一個木製的小勺子,挖一勺顆粒拋入水中。

那少年不解的問:“這位小兄弟,你這是幹什麼”?

孟三微微一笑,說道:“哦,這是打窩,釣魚常見的步驟”。

“什麼是打窩”那男子不解的問:“何為打窩?是打亂魚的窩嗎”?

孟三一聽,這才緩過神來,當著這些人說一些他們不明白的話,他們是聽不懂的。

“不是不是”孟三笑著說道:“是往水裡投點魚餌,把魚給吸引過來,來,這位大叔,這位大哥,試試我獨家秘製的魚餌吧”!

那對父子二人接過孟三自制的魚餌,又將魚鉤上的蚯蚓摘了下去,掛上麵糰。

“好香啊”那少年聞了聞麵糰,好奇的問:“這位小兄弟,你這個魚餌,是不是放了香油啊”?

孟三點了點頭,說:“是啊,這種魚餌,無論釣什麼魚,都好用”!

言畢,孟三給自己的魚鉤掛上魚餌後,拋入水中,此時,聶勇和聶敢二人的距離,與那位臻老的十分接近。

只有孟三和那對父子二人距離相隔不遠,孟三的目光幾次盯著那個男子猛瞧,自始至終,那名男子,都是草帽遮面,孟三並沒有看清楚他的樣貌。

“這位小兄弟”那少年向孟三道:“你對釣魚這方面的知識懂得很多,我和我爹兩個,有些事情,還不明白,你不妨多告訴我們一些唄?

“呵呵,好啊”孟三笑了笑,然後從懷裡掏出自己的綠色小酒壺,擰開蓋子,往嘴裡灌了一口,然後收起酒壺,說道:“要說釣魚啊,首先就得選個合適的時間”。

“比方說呢,季節,春秋兩個季節正合適,現在已經入夏了,但是在夏天呢,就要避開炎熱的天氣,要是在冬天,則需避開太冷的時間段來釣”。

“其次呢,還要考慮氣壓情況,不能在氣壓太低,也就是水中的氧氣太少的情況下垂釣”。

這對父子二人,包括聶勇和聶敢全部都聽清孟三所說的話,然而,他們卻不能理解孟三說的話是什麼意思,他們直挺清楚了釣魚島季節和水中的氧氣,其餘的完全聽不懂。

對於這一切,孟三兄弟早已經習以為常,因為從認識孟三開始,他們就經常聽孟三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而且,他的那些個莫名其妙的話,他們一句也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