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章:穩定發展(第1/2頁)
章節報錯
回到公司。
葉墨找到熊宏傑……
花梔山今年賺到錢,他們原本訂購的是竹製有機肥,這忽然要改成炭有機肥。
“公司的有機肥有機肥多不多?”葉墨問。
“有四千多噸。”熊宏傑說:“這些是米城農場訂購的肥料,12月份交付。”
“12月還早……花梔山那邊要換肥料,6000噸炭有機肥。”葉墨說:“能不能換一下,趕緊再生產一批。”
“可以的。”熊宏傑點點頭。
“那行……”葉墨隨後給花梔山那邊打去電話,讓過來更改合同。
都是老鄉,這一點點小忙,舉手之勞,能幫就幫一下。反正不影響紅山股份……
離開有機肥工廠,葉墨開車從小路過去來到養殖區。
養殖區這邊建起了一座座高樓。最高的一棟樓房已經建到了9層,據說要建11層。
11層的樓房用來養豬。
一棟樓,一個批次能養兩三萬頭。
現在的樣子技術,豬都是坐電梯了。
樓房密集養殖,智慧化程度非常高,對技術的要求也高。而且樓房養豬的汙糞處理起來非常方便……
要是不多出去走走,看看,都不知道現在的豬是咋養出來的。
二十幾家企業入駐,全都是豬企,也全部是樓房。
聽說最高的一個養豬樓要建13層。
轉一圈來到養牛場。
養牛場的育種中心正在建設了,並且預定了1000頭小母牛。
資金有限,從小母牛開始養。
大部分是黃牛,還有一百頭安格斯牛。
今後養殖場準備單獨運營,就是限制養牛場的預算,不再進行投資了。養牛場今後賺的錢,就用來發展二期規劃。
……
“葉墨將有機肥工廠,養殖場,大東竹場單獨劃分出去,以子公司的形式……這部分可以接受融資,你覺得怎麼樣?”辦公室裡,李學斌問道。
鄭金源有些糾結,摸著下巴:“提議是好的。但是吧,有點難受。”
李學斌撓著腦袋,說:“我也有親戚在下河鎮建新竹林……”
這三個部分雖然賺錢,但是前景有限。這三塊的前景是能看到的,現在的規劃,就是三塊今後的極限。
有機肥工廠最多再建一條和三號同等規模的生產線。
養牛場,按部就班的完成二期規劃就很不錯了。
至於大東竹場,竹林新園建成……並且負責下河鎮的竹子加工。
這三塊的規模很難再擴大,除非接受外來資金,將公司改組……然後對外進行擴充套件。不然以他們三個人的能力,幾乎不可能再進一步的發展有機肥工廠的這塊業務。
李學斌和鄭金源都是當過大老闆的人。
但是他們這兩個大老闆,並沒有管理集團公司的能力……
葉墨就更不用說了,他最擅長的是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