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貞觀三年,第一次朝會開始了。

一眾官員聚集在一起,在這裡嘀嘀咕咕的,相互之間說著客套的。

說著那現在還沒有走出新春佳節氛圍的話語,而很快的一聲陛下駕到聲音響起,眾多官員立馬在這裡噤若寒蟬。

這新年新的大朝會總要有新的事情,可不能夠在這裡張口閉口的在這裡惹些麻煩。

新的朝會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李淵又一次來了。而且在一次坐在了主位之上,李世民和李承乾分座左右。

無論這太子是不是註定了要做帝王,但是這太子的身份註定了它不能夠被無視和李淵,李世民同樣坐在主位之上。

座位上的李承乾看著下方的滿朝文武官員,不由得在這裡感慨著。

“也不知道送給師父的書信,師父收到了沒有?給他拜個年,師父也沒有給我送個紅包什麼的,給其他的長輩拜年,可都是有一大堆的紅包啊!”

要是眾人知道在這裡正經危坐的李承乾考慮的是這個錢的問題,還不一定會如何彈劾他,怎麼碰上了這麼一個太子殿下,掉錢眼兒裡了嗎?

新的朝會剛剛開始,一個宦官高聲的在這裡吆喝著有事起奏,無事退朝之後,一些官員開始出列恭賀新春佳節之時各地風調雨順,百姓祈福唸叨李唐王朝的好,說的那叫一個天花亂墜,李淵,李世民,李承乾幾人不由的在這裡開懷的笑著。

他們的確是如同這官員所說的,在新春佳節之時悄悄的在民間溜達了一圈,李世民帶著李承乾在這取消了宵禁的長安城當中閒逛著,看著沒有了北地突厥威脅之下,大唐在這裡載歌載舞的熱鬧勁頭。

在這一番歌功頌德之後,即將要步入正題的時候,李淵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既然各地風調雨順,那寡人就先離開了,這年紀大了,不中用了。”

李淵說了這麼一聲,自顧自的離開,而李世民和李承乾急忙恭送李淵離開,他們也知道接下來可能會面臨一點新春佳節當中那相互走動關係的官員聯合起來的反撲,雖然不知道會是牽扯到什麼樣的事情,不過真的被他們反撲了,自己臉面可就有點難看了。

在李淵離開之後,李世民坐在主位之上,李承乾就沒有在在這裡坐著了,反而是站在李世民身後,在這裡聽著朝臣們的箴言。

“陛下,臣彈劾安北都護府大都護李英。”

又是相同的套路,怎麼你們張口閉口就彈劾李英了?雖然李世民無奈,不過也是詢問著。

安卓蘋果均可。】

“說說看,你為什麼要彈劾李英?”

李世民這一次倒是沒有給李英反駁什麼?反而是在這裡等著眼前的人說說,為什麼要彈劾李英。

不過這一次倒是要讓李世民失望了,雖然他在這裡等著這些人給他說為什麼要談徐雲雁,不過還沒有等多久,就聽到了這一個彈劾的官員在這裡說道。

“陛下,臣等彈劾李英糊弄太子殿下,居然讓韓王殿下出海。”

“什麼?韓王殿下出海?”

這一下子李世民想起來了,前一段時間他和李承乾遇刺之後如何處置的韓王殿下。沒有想到讓韓王殿向外出海後還有如此多的心腹在這朝堂之上,看來這個韓王殿下是和眾多的世家大族牽扯到一起了是吧?不然不會有這麼多的世家大族為韓王殿下出頭。不過就在李世民在這裡還沒有想好如何應對他們的策略的時候,李承乾倒是對著這出列的官員一抱拳。

“這位大人好像說的有錯誤啊。”

在李承乾一說話之後,這個官員看著李承乾“太子殿下,不知這是何意?”

李承乾看著他慢悠悠的說到“怎麼我得到的訊息和這位大人得到的不一樣呢?韓王並不是因為我師父的慫恿才做出如此選擇的吧?”

李承乾如此一說,官員像是抓住了把柄一般。

“太子殿下,您是未來的國之儲君,怎麼能夠什麼事都以別人的學生自居呢?您這老師都是您的臣子。”

李承賢聽著這些人在這裡如此說著也沒有說什麼應該不應該的,反而是在這點著頭。

“那不知道先生有何教導的?”

這官員在這裡看著李承乾接著說著徐雲雁的壞話。

“李英身為臣子,居然鼓動王爺去侵佔周圍其他國家的領土,這是何道理?我天朝上邦怎能做出如此背心棄義欺負弱小的事情?”

原來又是這天朝上邦的臉面在這裡作祟,讓這群人覺著自己不應該去欺負弱小。

不過李承乾卻是笑了“這位先生所言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