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北去往大唐淮南道的楚州鹽城,最便捷的方式從河北進河水,一路直達通濟渠,再從通濟渠南下進入淮水,在進入邗溝就到楚州地界。

徐雲雁一行四人走走停停,總算是來到了河水邊。

這一次這些人已經換了一身行頭,不單有禦寒的大衣,還多了兩匹高頭大馬。

徐雲雁和牛上山一人騎乘一匹,至於原本的馬車已經換成了有篷的馬車,牛吃草駕馭那兩匹馬拉著的馬車載著他們的行李和月兒。

看著這個奔騰的河水,徐雲雁在這河邊忍不住詩興大發。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在徐雲雁吟出這一首千古佳作之後,忍不住有點兒尷尬。

作詩的詩人不會這個時候出生吧?

很快的搖了搖頭,不會,不會只要自己所知道的名篇佳作的主人好像現在都還沒有出生,就算出生了也沒有做出這一首詩。

徐雲雁在這裡文抄公屬性啟用之後做了這麼一首詩,牛氏兩兄弟包括在馬車當中聽到徐雲雁做詩的月兒,都對此沒有什麼表示。

根本就沒有什麼文化水平,能夠表示個什麼勁?

不過在這河水度口邊同樣等船的一個騎著毛驢的人忍不住拍手“好詩好詩。”

有人恭維自己,讓徐雲雁忍不住咧嘴一笑“這位兄臺謬讚了,區區一首五言倒是讓兄臺見笑了。”

徐雲雁在這裡客套的往自己臉上貼金,而這一個文人卻並沒有什麼客套的樣子,反而是對著徐雲雁一抱拳。

“在下自持也讀過一些四書五經,卻是做不得如此好詩,兄臺何故如此自謙。”

這一個文鄒鄒的人如此的識好歹讓徐雲雁忍不住對他別樣的看了一眼。

“兄臺真是過讚了,我只是隨口吟出這麼一首詩當不得兄臺如此誇獎。”

徐雲雁還在這裡臭顯擺,而這一個文人更是大吃一驚。

“沒有想到兄臺隨口就能吟出如此詩句,實在是我輩楷模,在下開封徐貴昌,不知這位兄臺如何稱呼?”

別人都自報家門了,徐雲雁也不好意思藏著掖著,隨即對著徐貴昌一抱拳“原來是徐兄弟,真是好巧呀,在下也姓徐,單名一個英字,是北地觀州人士,在北地過不下去了,去淮南道楚州投奔親朋,在這裡有禮了。”

“原來是徐英兄弟當面好巧好巧。”

徐貴昌聽到徐雲雁也姓徐,真的是倍感親切,不過就在他這說話的時候,徐雲雁旁邊的牛上山有點疑惑。

“大人,您這名字改了?”

“沒,你不知道我是這個名字嗎?那是我的表字。”

“哦。”

這一下子牛上山有點兒反應過來,而這個牛上山和徐雲雁這一問一答到是讓徐貴昌好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