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 《少年》和張小海(第1/2頁)
章節報錯
葉繁躺到床上,一想到曾梨到時候惡搞,喊他“大侄子”的場景,就渾身惡寒。
‘堅決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葉繁心裡默默想到,不過直到下午,常麗那邊都已經開完會了,葉繁也沒想到什麼解決辦法。
葉繁索性先不去想了,到時候見機行事!
至於常麗開什麼會,當然是搖人啦!發動表演系招生小組的人脈,去收集葉繁的資料。
除了這個,常麗在會上還特別強調,要重點確認北影那邊給葉繁保送名額的訊息是否準確,中戲那麼多校友,總有跟北影那邊關係好的,不過這就要讓人低調的去安排了……
就這樣,經過李庚導演的加班加點,終於在10月21號,把《追夢》和《中國說》的MV給製作完成。
葉繁和許忠民看過成品,都比較滿意,於是由京文公司負責派人把這兩首MV投稿到春晚導演組,其他的MV在10月底之前也能製作完成,到時候等批文下來,專輯就可以開始宣傳了。
霍力君看到葉繁這邊終於結束了,就安排葉繁,去拍攝宣傳照和專輯封面照等素材。
看著正在化妝的葉繁,霍力君問道:“小繁,你這首專輯的名字,想好了沒有?”
葉繁沉吟了一會,回道:“我的專輯面向的市場,主要群體是學生和青少年,簡單點,叫《少年》好了。符合專輯風格。”
霍力君點點頭說道:“這樣也好,等設計封面的時候,我讓策劃把專輯名稱加上去。”
葉繁點了點頭,也不說話,化好妝,換好了衣服,就配合攝影師,開始了拍照……
在燕京四環,有一座不起眼的小樓,上面印著四個大字,“影視之家”。
許多人想不到,鼎鼎大名的春晚導演組,就在這座小樓內辦公。
這座小樓,每年春晚之前的幾個月,都有很多明星大腕進出,與春晚劇組導演一起創作節目,修改劇本,進行無數次的打磨。
可能這座小樓來的明星數量,比去過央視舞臺的還多,畢竟很多演員和明星滿懷豪情而來,卻失望透頂而去。
唱歌跳舞的演員還稍好一些,畢竟不用過於複雜的再創作。
而對於語言類節目演員來說,很多時候都要經歷漫長的痛苦的過程。
一段相聲,一個小品,在大年三十晚上亮相之前,都要經過很多次的修改。
此時,這座小樓內,就已經有很多演員、編劇和編導們,在樓內一個個顯得有些陳舊的房間裡,抽著煙,喝著茶,一次一次加包袱兒,刪包袱兒,改包袱兒,力圖讓作品越來越完善,至少要符合審查的尺度,接近觀眾的口味。
而經過幾個月的集中創作,等待相聲小品演員的,就是春節前一輪輪緊鑼密鼓的審查。
審查方給出具體意見算是最好的,起碼知道哪裡需要改,應該怎麼改。
最讓人遺憾的,是節目準備了好幾個月,每天點燈熬油掉頭髮,到頭來審查不予透過,演員和創作班子就只能打道回府回家過年。
如果終究被淘汰,在一審的時候被拿掉還算好些,至少給個乾脆的,最可怕的是最後的終審被刷下來,那就太令人沮喪了。
甚至還有一種情況,因為排在前面的演員表演超時幾分鐘,後面一個節目生生被擠掉,這也是春晚舞臺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
所以,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上的了春晚,除夕的大舞臺上,看上去都喜氣洋洋的演員,笑容的背後很可能是汗水甚至是淚水。
此時的樓內,總導演辦公室,就在張小海稽核著郭斯坦森和蔡眀的《機器人趣話》劇本時,看到副導演寇廣昌敲了敲門,然後拿著一張光碟和一些資料,走了進來。
“張導,這是京文唱片公司投稿過來的作品,兩首音樂和MV,還有相關資料。”寇廣昌邊說著,邊把東西放到了張小海的面前說道:“徵集組的人看過後,覺得還可以,我看了以後,覺得也符合春晚的主題,您有時間可以看看。”
“哦?京文唱片公司?就是那個今年5月份花了一百萬,請那麼多大牌明星,唱《愛在百年》這首歌的公司?”張小海看了一眼桌上的資料說道:“老闆是那個許忠民是吧?”
寇廣昌回道:“是的,張導,老闆是許忠民,《愛在百年》也是他們創作的,好傢伙,當時能請到葛大爺、陳道名、姜聞、劉小慶、江杉、王智文等人唱歌,都嚇了業內人一跳,不過他們這一百萬花的也不虧,這不,他們投稿過來,我們第一時間就給稽核了,確實不錯。”
張小海回憶了下京文唱片公司的資料,點點頭說道:“以他們之前出的作品來看,應該是有點水平,那我就先看看。”說完,就拿起光碟,開啟辦公室的電視機和影碟機,放入光碟後,就開始播放了起來
聽著機器的轉動聲,張小海拿起桌上的資料看了起來:
“歌曲《少年中國說》”
“作曲:葉繁”
“作詞:葉繁,梁公”
“主唱:葉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