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國內票房和進入遊戲領域(第1/3頁)
章節報錯
春城的路演葉繁跑了2天,陪胡鏡去大理玩了兩天後,就往東邊而去。
拿了人家一雪,不能立馬提起褲子就走人不是,好歹要陪陪她。
後面的行程,葉繁就加快了速度,從貴省到兩廣在轉去港島,畢竟現在港島還是個大票倉。
至於灣灣那邊,還有時間的話,葉繁自然會去,那邊的錢不賺白不賺。
當葉繁到達港島的時候,已經是2月13號了,明天他的新專輯就要發售。
葉繁除了路演,也要開展籤售會,從港島一路籤回燕京。
畢竟是他和華納合作的第一張專輯,來了港島,還是要給華納一些面子的。
而國內電影市場方面也變的風起雲湧。
葉繁看到現在內地上映幾部電影的票房,重新整理了他對內地電影市場的看法。
截止到12號,《甲方乙方》已經下畫,票房達到了3600多萬。
《嫌疑人》的票房為2863萬元,《我身體裡》的票房為2556萬,《我是誰》的票房為2674萬。
《嫌疑人》已經上映一個月了,潛力已經耗盡,突破3000萬的機率比較小。
而後兩部電影,票房肯定都能突破3000萬。
這讓葉繁開始重新評估內地電影市場的潛力來!
內地電影市場在1991年票房達到了24億,是曾經的歷史頂點,這個數字直到15年後的2006年才再次企及。
但就在1993年,內地電影票房縮水一半,到了94年票房進一步下跌。
無獨有偶,曾經紅火的港島電影市場也是從1993年開始下滑,此後再也沒有回到90年代初期的繁榮,這段中國電影歷史上的票房冰期持續了10年。
導致這場國內電影市場的劇烈變革有多種原因,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經濟發展導致物價上漲,但民眾的收入並沒有大幅提高,普通人的文化消費和電影消費支出肯定會大幅削減。
葉繁記得98年《泰坦》進入國內的時候,一張票要20元!
98年的20元啊,當時3張盜版光碟也才5元,這票價得多高!
另外彩電的普及,電視劇市場的繁榮發展,國內電影老的模式和制度不再適應市場需求,這些對電影市場也有不小的影響。
但要說影響最大的,肯定VCD和DVD的出現。
本來引進好來塢大片之後,隨著國內經濟形勢轉好,在95年98年中國電影每年票房還維持在15億左右。
但隨著VCD和DVD實現家庭普及以後,盜版光碟就迅速氾濫,全國電影市場徹底進入冰期。
葉繁自己就經常在家看盜版電影,這種情況在國內不要太多。
99年國內電影票房第一次跌破10億,直到2004年才回升到10億以上。
但這正說明內地民眾不是沒有觀影需求,相反隨著國門開放和經濟發展,這種需求反而更高!
不然內地電影市場嘗試初步改革後,9798年的賀歲檔,《甲方乙方》和《我是誰》的票房都能達到3000萬以上?
更別說4月份《泰坦》進入國內上映後,這部電影在內地市場票房能達到3.6億?
98年國內的3.6億票房,這是什麼概念?這個資料佔據國內全年票的四分之一還多!
而且《泰坦》霸榜內地票房第一名11年,09年被打破紀錄還是好來塢電影《變形金剛2》,你說氣不氣人。
往後多年內地票房冠軍一直是好來塢大片,直到15年《捉妖記》上映,才奪回影史冠軍,這是國產片第一次奪回這個寶座!
這種情況,要說葉繁不爽和沒想法是不可能的。
所以經過葉繁的綜合分析,內地票房不是不好,除了盜版的原因外,就是內地電影製作機制還不成熟。
很多內地電影製作單位依然延續了老的國有製片廠模式,拍攝題材依然以主旋律電影為主。
而內地電影市場情況又有些特殊,想在內地上映電影,那稽核……咳,大家懂的都懂。
所以內地的電影製作模式跟不上市場變化的話,短時間也拍不出來適合在內地上映的商業化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