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三上春晚 突破自我(第1/4頁)
章節報錯
葉繁來到了一號演播廳,換了個這麼大的地方,化妝室一時間還真不好找。
因為今年央視正好換了演播廳,化妝間要重新分配,所以他輕鬆獲得了獨立化妝間。
以葉繁現在的名氣和地位,可以說不輸於王妃了。
以兩人的咖位,關係好歸關係好,但是這種顯示地位的時候,還是不能共用化妝間的。
畢竟男女有別,兩人表演換服裝啥的,總歸是不方便。
換好衣服化好妝,葉繁照常一樣,去拜碼頭了。
不過從今年開始,以葉繁的地位和資歷,除了寥寥幾位,其他真沒有能讓他“拜”的人了。
其實從去年開始,葉繁就已經是春晚歌舞類節目的頭牌,是春晚臺柱子之一,甚至單純從人氣上來說,已經不輸於四大天王這個級別的歌手了。
所以,今年的拜碼頭就是戲言,準確的說是葉繁去串門,和一些老朋友聊聊天。
共同參加三次春晚的藝人也不少,平時事業不重疊的人,交集比較少,除了第五次彩排,也就正式演出這天能抽時間聊聊。
宋大姐和魯東大姐那邊是必須去的,除了其他老熟人那邊轉了一圈,劉煥那邊葉繁也過去了下,畢竟人家之前幫他說話,有機會葉繁也不介意認識一下,以後可以合作。
至於那鷹,沒了《相約98》,她自己找了一首歌來唱,可惜這屆春晚好歌這麼多,她的歌在第四次彩排的時候,還是被刷了下去,自然沒能參加今年的春晚。
葉繁本來還想去華哥那個看看,但他想了想還是算了,雖說華哥是他非常喜歡的一位明星,但現在兩人的人氣都不差。
如果兩人之間沒利益關係,葉繁過去下也沒什麼,但現在他有求於自己,關係到利益問題,還是別太主動為好。
讓港圈那邊求自己拍戲,這個目的葉繁也是初步實現了。
後面有機會,葉繁就會把這個訊息放出來,讓那些嚮往港圈的人看看,你們舔著臉求戲拍的圈子,在求我拍電影呢!
回到自己的化妝間,有不少春晚的新人來葉繁這裡“拜碼頭”,但與其說是拜碼頭,不如說是葉繁的粉絲來看偶像的,都是年輕人。
葉繁倒沒有失望,他今年才18歲,一些年長的歌手雖然第一次參加春晚,但來跟他這個未成年人拜碼頭可能拉不下臉吧。
……
今年的開場歌舞是《迎春賀歲》和《扭不夠》,熱場效果不錯,而《相約98》排在第14個節目。
98年的春晚,除了帶有時代特徵的服道化,最值得討論的,應該是語言類節目。
這時候的小品類節目,重點還是以人為本,小品角色依舊以群眾為主,不像後來都慢慢變成教育和ZZ正確的小品了。
《回家》裡,黃宏和宋丹丹飾演了一對在城務工的東北農民,這個小品裡最明顯的時代物件,當屬黃宏用給岳父買年貨的兩千塊錢買到的大哥大。
20世紀末,大哥大、梳大背頭、抹髮膠,是中國第一批先富起來的人的標配。
你開一輛寶馬車出門,別人可能以為是公家車,但你腰上要是配了一個大哥大,絕對會當做角兒來捧。
再之後,國內通訊技術迅速發展,離小品《回家》不到三年,2001年6月,通訊集團公司完全關閉模擬行動電話網,大哥大,也成了歷史名詞。
今年也是趙本杉第一次和高秀敏、範偉二人合作小品《拜年》,趙本山和高秀敏飾演了一對找村長(範偉)要求承包池塘的東北塘主。
在後來的2001年,2002年,2005年春晚中,他們又完成了春晚小品史的經典“賣柺”三連。
中間的歌舞類節目,也就宋大姐的歌曲《好日子》、楊麗平的舞蹈《梅》、韓磊的《走四方》等節目讓葉繁印象有點印象深刻。
倒是藝人方面熟臉有很多,恰逢港島迴歸,99年濠江也要回歸,有關灣灣的討論自然街談巷議,未風先雨。
所以這屆春晚的一些節目,在某些方面的話題味很重。
這一屆兩岸三地的藝人來了很多,王妃、張新哲、劉德華這些大牌就不用多說了,周海媚的驚鴻一瞥倒是讓葉繁眼前一亮。
此時的周海媚才32歲,還在顏值巔峰。
她演唱完下臺,趁她和王妃聊天的時候,葉繁打量了她一番,近距離看到她後,覺得她人如其名,確實很媚。
等到周海媚走遠,葉繁才收回目光,在檢查了下自己的造型,就等著準備上臺了……
“媽,葉繁哥哥的節目還沒開始嗎?”
“你彆著急,這不就快到了,現在是第十三個節目了,下一個就要到了。”
聽到媽媽的話,劉亦妃坐在沙發上,興奮的點點頭,雖然不能和葉繁一起過年,但是能在電視上看到他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