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搞定電視劇投資(第1/2頁)
章節報錯
海南周易製作公司成立於1995年,由江雪柔和周平夫婦共同成立的一家影視製作公司。
公司成立也才兩年,旗下業務開始發展也沒多久,藝人更是沒有幾個,所以剛開始的業務以影視投資為主。
此時的於博還在跟著李霜江學習聲樂呢,99年考入燕京電影學院,張勁此時還在川省武術隊,楊君毅也還在蘇省武術隊,後世的“周易三寶”要在2000年以後才能聚首。
江雪柔和周平夫婦想約葉繁見面,親自談電視劇投資的事情,不過葉繁怕周易的老闆娘看上自己,萬一江雪柔要給他餵飯,葉繁怕自己忍不住暴走。
所以葉繁找了幾個理由,說自己沒空,讓王晶花去跟他們談投資事宜。
在上學的好處就在這裡了,很容易找理由推脫一些不必要的應酬。
而且中戲對葉繁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庇護所,雖說葉繁現在的實力不弱,但是他年紀小,根基不穩,如果沒有學生這個身份,沒有學校的保護,其他破事肯定很多。
比如華誼的二老闆,就多次透過王晶花,想約葉繁見面,雖然說的理由是想談投資,但誰知到王老二想幹什麼,葉繁可是比陳驍帥多了,對此,葉繁都是以學業和工作繁忙推掉了他的邀約。
不過等到大學畢業了,那時候葉繁的羽翼已豐,他的影視公司也能在娛樂圈站穩跟腳。
那時候葉繁以老闆的身份出現在娛樂圈的時候,一下就可以成為一方大佬,中間還能省去很多破事,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對於小馬奔騰那邊,葉繁索性也不去見了,都去讓王晶花談。
王晶花也沒讓葉繁失望,談的結果讓葉繁比較滿意,也讓葉繁決定,後面開了影視公司後,先讓她試著管理和經營。
《穿越時空的愛戀》原版是28集,不過葉繁豐富了點內容,把不足的劇情調整了一下,增加到了30集。
另外葉繁也把劇本給調整了一下,加了朱棣和張楚楚的戲份,改成了雙男主和爽女主,畢竟葉繁的形象不適合演朱允炆,曾梨也更適合冷豔女警,而不是活潑好動的小玩子。
由於這部劇是古裝喜劇,服裝道具還有場地租賃費的成本比較高,所以葉繁計算一集的成本在1520萬左右,不過對外報價都是20萬一集,畢竟有人投資,不賺白不賺。
最後四家商議,葉繁以編劇、主演加投資人的身份,出資100萬,佔比37.5%,小馬奔騰出資和華誼出資200萬,分別佔比25%,周易資金有限,出資100萬,佔比12.5%。
好在這幾家公司都成立不久,手上沒有合適的藝人,沒有提什麼安排演員的要求,不然葉繁估計要和他們扯皮一番了,就這點錢想插手選角,看葉繁懟不懟他們就完了。
不過葉繁倒是很好奇,華誼怎麼會來投他的電視劇,在他印象裡,華誼開始就是主投電影的,葉繁本想在港島拍電影的時候拉上他們,增加一些內地資本,以此來增加他的話語權。
畢竟不管華誼兄弟在後面有多少問題,在這個年代,面對港圈的時候,還是可以拉著一起對抗的。
葉繁問了王晶花才知道,原來這一切都和王碩有關。
這些年,王碩在國內文藝界如日中天,但是社會上批判王朔的聲音一直不斷,在那些所謂正義之士的討伐之下,似乎王碩就是低俗的的代表,喜歡王碩就是沾上了流氓痞氣。
但是王碩的回應也比較兇狠,他的類似於“我是流氓我怕誰“、“無知者無畏“、“千萬別把我當人“這樣的一些書名和金句層出不窮,喜歡他的人有多喜歡他,恨他的人就有多咬牙切齒。
到了今年,也就是97年的時候,文藝界對於王碩的打壓已經達到了頂峰,只要和王碩有關的影視作品幾乎全部夭折。
王碩的作品和電影被以“宣揚灰色主義”的名義封殺,小鋼炮和王碩共同成立的“好夢電影公司”,連拍了3部影視劇,都被斃了,徹底將“好夢電影公司”逼到了盡頭。
沒辦法,王碩決定出走醜國去避風頭,也是散散心,而小鋼炮則開啟了自己的獨立導演生涯。
這年代,本身能賺錢的電影就不多,王碩的作品算是一個金字招牌了,華誼之前就是跟著王碩這塊京圈混的,投資了王碩的電影,賺了不少錢。
這下子王碩被封殺,出走醜國,他們也遭到了不小的打擊,可投資的電影一下子就少了起來,雖然小鋼炮的《甲方乙方》已經在籌備了,他們也投資了400萬。
不過電影拍攝到上映,在到回本,時間週期太長了,他們聽到葉繁想拍電視劇的訊息,這才找上門來,畢竟電視劇的回本很快,只要電視臺購買了,錢就能回來。
《十八歲的天空》的收益,大王和小王可都打聽過了,投資加宣傳成本最多也就200萬,但是賣了近3000萬,這收益率就太恐怖了,讓他們很是眼饞。
加上葉繁的作家身份,他們在王碩身上吃到了甜頭,也相信葉繁的作品不會差,所以比另外兩家都要積極。
葉繁這才恍然大悟,不過這也不怪他,葉繁已經很久沒關注王碩的動態了,他的粉絲可比他積極多了。
葉繁作家身份曝光了後,王碩就沒少被葉繁的粉絲和書迷懟,今年又加了很多葉繁的影迷進場懟王碩。
雖然王碩後來就沒有針對葉繁了,不過只要他對外發聲,還是會被葉繁這三大粉絲群體冷嘲熱諷,這樣時間一長,換誰也吃不消。
所以後來面對文藝界的打壓,王碩也鮮少回應,加上作品被封殺,心灰意冷的他只好去醜國散散心。
葉繁對此沒什麼感覺,他早就料到有這種情況了,他的學生身份,加上年紀小,在學生群體中還是能得到很多同理心的,不管哪一代的年輕人,都不喜歡被老一輩的打壓,天然的就會同情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