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歌曲不同的影響(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二天,當葉繁來到教室的時候,就看到胡鏡朝他快步走過來,興沖沖的說道:“葉繁,昨天我去試鏡小燕子了,瓊謠阿姨說被選中的機率很大,而且這個劇組大部分都是新人,她說我的演技算是比較不錯的了。”
葉繁笑道:“那不是挺好的,昨天晚上她也給我打電話了,覺得你不錯,大機率會選你了。”
胡鏡聽後非常開心,不過又有些擔心的問道:“好事是好事,不過就怕學校那邊通不過。”
“這個你放心,我會去幫你說的。”葉繁說道:“你就放心吧,做好準備,這部劇會很火的。”
胡鏡重重的點了下頭,就拉著曾梨回到了座位上,嘰嘰喳喳的就聊了起來,葉繁也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等待著上課……
《《飛得更高》真實展現了成熟男人的心聲》
《《飛得更高》將小眾搖滾引向主流大眾》
《風格多變,葉繁再現搖滾力量》
《《飛得更高》葉繁唱出年輕人樂觀的勇氣》
……
就在葉繁上課的時候,媒體對《飛得更高》進行了多方的報道。
相比於《年輕的戰場》,拋開高考的因素,大部分的人更喜歡《飛的跟高》這首歌,覺得這首歌無論是詞曲上,立意都更高,很多成年人都喜歡這首歌曲。
不過這些影響還不算什麼,主要是對搖滾圈產生了很大的衝擊,很多搖滾歌手都對葉繁刮目相看,不敢相信葉繁能創作出一首這麼好的搖滾歌曲。
沒錯,搖滾歌手竟然會對葉繁刮目相看。
這個就要說到音樂圈鄙視鏈了,古典鄙視爵士、爵士鄙視搖滾、搖滾鄙視民謠、民謠鄙視流行、流行鄙視說唱。
流行音樂因為擁抱主流市場和大眾,基本上處在音樂圈鄙視鏈的底端,這也是葉繁在流行音樂圈和普通民眾中名氣雖高,但是搖滾圈還是輕視葉繁。
而且葉繁的名氣越高,就越會被他們拿來說事,不過要是讓葉繁知道了話,估計會當面懟他們一臉,大部分玩搖滾的都是些什麼玩意。
這年頭說唱和電音還不流行,音樂圈最亂的,就要數搖滾圈了,劃地自娛,不擁抱主流市場,還有某些反商業反流行的價值觀,更別說男女關係,怎一個亂字了得。
這些因素都讓葉繁對搖滾圈嗤之以鼻。
也有部分搖滾歌手,對未來搖滾音樂的發展充滿了期待,他們從葉繁的身上,看到了搖滾歌曲未來的發展方向,比如汪風。
汪風94年就出道了,這兩年也發展了幾張專輯,不過成績一直不是很理想,他現在的風格和這時代大部分的搖滾一樣。
他今年發行的第一張專輯《鮑家街43號》,主要風格還是偏向布魯斯多一些,而且學院派出身的那種精緻味也更十足。
但最大的問題,就是還是搖滾圈的那一套,留著長頭髮,造型桀驁,給人一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專輯歌曲整體也比較沉重和壓抑,不像後來的他的歌曲,很輕鬆和有時代感。
不過這正是這個年代搖滾圈的現象,以至於他後來改編風格,還受到搖滾圈等非主流音樂圈和小眾音樂聽眾的抨擊。
因為內地搖滾音樂的巔峰是在9396年,這個時間段,搖滾在那時候的確達到了一個高潮,無比熱鬧,但有兩個細節不得不提:
發展不均衡,風格上有很強烈的中國式土搖氣息,不接地氣,跟不上時代。
幾乎所有大家能叫得出名字的樂手都在燕京,其他地方很難找出一個。
雖然燕京的樂隊的確很多,但也有過這樣的笑話:燕京的樂手有多少?200個。樂隊有多少?也是200個。
當然,不僅僅是搖滾,整個流行音樂都有這樣的傾向,燕京萬分繁榮,其他地方荒蕪一片。
這樣帶來的問題是什麼?後繼無力。在國家相關衙門的幫扶下,國內搖滾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裡差不多釋放了全部的能量,但卻沒能很快的恢復元氣繼續創作和發展,整個流行音樂行業都是如此。
迅速地,中國流行音樂開始消退:新專輯數量1995年相較1994年減少一半多;演出市場不景氣,票房堪憂;唱片業危機四起,虧損嚴重;新人新歌質量不足,傳唱度不高等等問題都相繼出現。
不過此時圈內的人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只是覺得是一個短暫的現象,但是實際上,到了1997和1998年中國流行音樂行業依然寒冬一片。
引用《音像世界》在1999年初對1998年音像產業的回顧,1998年下半年的音像業確在艱難中度過。
據不完全統計,98年下半年全國大的音像公司銷售額下跌的比例是1997年的10%—30%不等,更不必說中、小音像公司了。
所以就更別說非主流的搖滾音樂,搖滾歌手賣專輯根本就掙不到什麼錢,他們的歌大部分都不適合商演,所以能掙錢的歌手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