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繁成為金曲獎最佳新人的訊息,第二天就傳遍了兩岸三地。

影視和音樂的各類獎項,有時候是成就藝人,但有的時候,藝人反過來也可以擴大它的知名度。

就比如港臺的這些獎項,葉繁拿獎之前,內地這邊知道這些獎項的人真的不多,這不是後世網路發達的時候,大家交流很方便,喜歡在網上討論這些。

這時候內地很多普通人,只是關心這個歌手的歌好不好聽,人長的好不好看,甚至很多人只聽歌,不關注歌手。

這時候娛樂圈的資源有限,沒有那麼多資源給你曝光,歌紅人不紅的例子多了去了,連歌手都不知道是誰,普通人誰又會管歌手拿了什麼獎?

這時候灣灣地區的經濟比內地好,很多灣灣人都看不起內地。

灣灣樂壇還稍微好些,畢竟唱片在內地還有些市場,灣灣歌手來內地的次數比一般人多,普通灣灣群眾來內地的次數屈指可數。

灣灣金曲獎在內地出名,還是要等2000年以後,網路發達了,周董那一批新生代歌手也成長了起來。

加上為了提高專輯銷量和歌手知名度,另外粉絲互撕掙咖位也有需求,所以這些獎項,就成了歌手的重要成績。

包括金馬獎,這個年代,除了電影圈的人,普通人誰會去關注,除非有內地演員獲獎了,內地媒體報道一下,民眾們才知道一些。

不過在18年以後,金馬獎也可以說是玩完了,也不知道那麼一個腦殘的女導演,是怎麼能拿到獎的,想起那時候李安的表情,葉繁想一次就要笑一次。

而港島的幾個頒獎典禮格局太小,就知道自己玩,內地媒體都懶得報道,除了四大天王和王妃這種級別的歌星,民眾也不在乎那些聽都沒聽說過的獎項。

再加上內地各大音樂獎項起步晚,分豬肉的情況也比較明顯,關鍵的是資金有限,辦辦停停,所以導致公信力很差。

於是,灣灣金曲獎慢慢就成為了華娛樂壇最具含金量的音樂獎項。

這時候,灣灣金曲獎的影響力主要在港臺、東南亞一帶,內地也就福省和廣省兩個離得近的地方有所耳聞。

但是行內人都知道金曲獎的分量,現在港臺樂壇成熟又強勢,港臺官方舉辦的兩個金曲獎,可以說是目前華語樂壇的頂級獎項了。

以往沒有內地歌手獲獎,內地媒體報道的也少,所以內地大部分人都不清楚這些頒獎典禮和獎項的含金量。

但是這次有葉繁就不一樣了,雖然港島金曲獎,葉繁沒有斬獲,但是灣灣金曲獎第一年開放大陸歌手參賽,葉繁就擊敗眾多港臺的新人歌手,拿下了最佳新人,是多麼給內地揚眉吐氣的一件事情啊。

雖然王妃是內地人,但是港島人都認為她是港島歌手,就這,內地都有不少的媒體在自嗨,說內地歌手稱霸港島。

葉繁可是根正苗紅的內地人,出道發歌都是在內地,之前在港島就拿了不少的獎項,如今在灣灣金曲獎上,不僅拿下了最佳新人,另外還有3個獎項,可謂是開門紅。

這種情況都不吹的話,怎麼對得起無冕之王這個稱號。

不得不說葉繁的出現,養活了很多內地的娛樂記者,提前讓內地娛記來了一次大發展。

所以很多報紙和新聞,不僅對葉繁拿獎的事情進行了報道,還把給葉繁發獎的頒獎典禮詳細介紹了一下,說這幾個獎項是多麼多麼的重要。

讓灣灣金曲獎和港島的兩個音樂獎項,好好在內地觀眾面前露了一把臉,這可把三個主辦方可樂壞了。

特別是金曲獎的主辦方,他們給葉繁頒獎的主要目標,已經完美的實現了,在超過港島金曲獎的路上,前進了一大步。

《創造歷史,第一位內地歌手獲得灣灣金曲獎最佳新人等重要獎項》

《斬獲4項音樂大獎,樂壇新人王實至名歸》

《內地之光—葉繁,金曲獎上揚眉吐氣》

《葉繁向我們證明了,華語樂壇並不只有港臺歌手,內地歌手一樣有實力》

《葉繁得獎,預示著內地歌壇的崛起,超越港臺樂壇不是夢》

大部分內地媒體得知這個訊息的時候都像喝嗨了一樣,發的報道,肉麻的連葉繁都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