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侍衛親軍(第1/2頁)
章節報錯
侍衛親軍屬於中央五鎮之一,人數不多,在一千五百人左右,五鎮加起來在八千人左右。
而其餘駐紮在外的陸師鎮一般都是兩千五百人。
但不要小看這八千人,因為這些人與水師八鎮一樣都是不事生產的兵卒,也就是俗稱的職業軍人,是明鄭軍隊中最精銳的一支。
而鎮守在各地的陸師鎮兵執行鄭成功時代的農兵合一政策,忙時屯墾,農閒時訓練,在戰鬥力上遠遠比不上一年四季都在訓練的中央五鎮。
鄭克臧來到侍衛親軍的營地時,先一步得到訊息的沈誠帶著全營大小將官在門口跪迎。
將沈誠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鄭克臧打趣道:
“幾日不見,實巖倒是清瘦不少,也黑了點。”
實巖是沈誠表字,鄭克臧故意以此相稱顯示親近,在眾將面前幫沈誠立威。
沈誠深感榮幸,再次行禮,“恭請殿下檢閱侍衛親軍。”
鄭克臧點點頭,在眾將的簇擁下進了軍營。
在眾多身穿盔甲的身影中,鄭克臧注意到了幾個穿著飛魚服的錦衣衛。
是南北鎮撫司剛剛派到侍衛親軍中的,兩個百戶,六個總旗,剩餘還有若干小旗、力士與列隊迎接計程車卒們站在一起。
由於柯儀主管北鎮撫司後效率極高,上任不久後就派遣了一批批間諜到了南洋和偽清,給了一同被授官的陳夢緯很大的壓力。
於是在自我加壓下,請示了鄭克臧後,陳夢緯沒有等著宣傳教材全部編好,而是立即安排培訓這些招募來的難民子弟。
教材一邊編一邊培訓,許多次都是頭天編好定稿的教材第二天就拿去授課。
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便有了第一批培訓合格的難民子弟被授予官職下派到各鎮軍隊中。
柯儀也不甘示弱,同步也派了一批北鎮撫司錦衣衛進駐軍隊,專司通敵之事。
於是便形成了每個軍鎮設立南北雙百戶的體制。
北鎮撫司的百戶名叫陳強,原先是仁威前鎮斥候營官,而南鎮撫司百戶是個年輕俊朗的小夥子,名叫嚴聞,這人卻不是難民出身,原先在禮部宣教司任職。
聽聞南鎮撫司成立,毛遂自薦加入,培訓成績也是同批的前三名,擇優授任百戶一職。
鄭克臧好好勉勵了二人一番,因為都是剛來,二人也沒什麼可以彙報誇耀的功績,幾句寒暄後,鄭克臧便將注意力放在了侍衛親軍的軍陣演練上。
作為明鄭僅有的精銳職業軍人部隊,侍衛親軍的裝備自然是最好的。
校場上計程車卒們以隊為單位排列,按鄭軍軍制每隊五十人,每十隊為一協,每五協為一鎮。
但中央五軍鎮只有前中後三協,相比於駐外軍鎮少了左右二協。
每隊有旗手一名、團牌兩名、拿棉被(防箭彈)兩人,剩下的四十五人排成三排;一排持長槍、一排持團牌、一排拿倭銃。
當然每一隊拿的武器也不盡相同,根據具體作戰情況有所調整。
不愧是職業軍人,鄭克臧第一眼看去,對整支軍隊的精氣神還是很滿意的。
士卒均穿深藍色鑲嵌甲,皮革底甲外層鑲嵌著小型金屬片,頭戴銅質圓碟笠形盔。
肅立在校場上,筆直挺拔,一副尚武精神。
沈誠一聲令下,以隊為單位兩兩對陣演示廝殺。
因著沈誠提前告知了鄭克臧要來巡查,士卒們都卯足了力氣,真刀真槍打了起來。
幸好用的是未開刃的演練兵器,不然這般激烈廝殺,必然是要打出人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