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克臧這邊做出了決定後,在浙江潛伏的王乾等人很快與盧東林搭上了線。

天地會也加入其中,在盧東林的謀劃下,三方勢力紛紛調派人手物資齊聚杭州城,等待著給偽清以雷霆之擊。

俗話說三十而立,今年剛剛三十歲的康熙回望自己的執政生涯,擒殺鰲拜、誅滅三藩、整頓吏治、廢止圈地等等。

大清朝在他的手中蒸蒸日上, 他自覺沒有辜負歷代先皇的殷切期望。

唯一缺憾的就是東南鄭逆仍然猖獗,澎湖海戰的失敗讓他的三十歲顯得並不完美。

經過近一年的籌備,康熙帝初次南巡啟鑾在即。

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二十日,康熙皇帝召叢集臣正式頒佈喻令為南巡預熱。

“此次出巡正欲體察民情,周知吏治。一應沿途供用,皆令在京所司儲備,毫不取之民間。”

又云:“朕此番巡歷,原以撫卹民眾, 問俗觀風,於閭閻休慼,務期洞曉。凡經過地方,百姓須各安生業,照常寧處,毋得遷移遠避,反滋擾累。”

九月二十八日鑾駕啟行,駐蹕永清縣,之後一路經河間、獻縣、阜城、德州、平原、禹城。

十月初十,康熙皇帝的鑾駕抵達泰安州,到了泰山腳下。

十一日大隊人馬隨著聖駕一起攀登泰山,緩步登陟四十里。

龐大的金黃御帳緊挨著山崖,上方瀑水懸流,五大夫古松猶在巖畔,康熙皇帝帶著群臣在山間樹林中緩步而行。

康熙此時的心情明顯不錯,他衝著隨侍御駕的山東巡撫張鵬招了招手。

張鵬弓著腰小步快行到御前,打千行禮道:“臣山東巡撫張鵬見過聖上。”

康熙揮手示意張鵬起來說話, 他指著這周圍的美景道:“自古歷代君王便有泰山封禪之慣例,今日親來此中,更能體會泰嶽的巍峨壯觀。”

張鵬聞言連忙拍馬屁道:“依微臣愚見,聖上比之歷代封禪帝王也不遑多讓。”

康熙笑著揮手打斷了他的奉承,“愛卿少拍馬屁,朕心中自然有數,聽聞山東黃河歷來氾濫成災,如今情況如何啊?”

康熙此次南巡除了安撫民心、恢復生產之外最主要的任務便是巡視黃河、淮河、運河的河道治理。

自從鑾駕出了京城後,除了明珠和索額圖二人,陪在皇帝身邊最久的便是河道總督靳輔。

聽見皇上的問詢,張鵬立馬躬身向皇上彙報近年來黃河氾濫的情況。

“自從靳大人上任河道總督以來,山東境內黃河氾濫情況較之以往大有好轉,去年臣親自組織民壯對山東境內黃河一線的堤壩進行了修復加固,今年以來暫無大河氾濫之事。”

康熙微微頷首道:

“靳紫桓主張的審其全域性,將河道運道視為一體,徹首尾而合治之確實有其道理,這治河一事萬不可以尺寸治之,臨近幾省在此事上要多多合作,絕不可以鄰為壑,只顧本省死活。”

對康熙的教誨, 張鵬連連稱是。

等皇帝休息的差不多後, 眾人繼續向上攀登,過南天門抵達山巔玉皇頂。

一路上康熙的興致頗高,親捫秦時無字碑,隨後御駕到達孔子小天下處,康熙皇帝憑欄遠眺,山下美景一覽無餘,眾山皆小。

他笑對左右感慨道:“此景真可收羅宇宙,暢豁襟懷。”

明珠見機連忙打千跪伏在地大聲道:“聖上威加海內寰宇,德照萬民士庶,奴才斗膽請聖上留下墨寶,鐫刻石崖供後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