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一連十數日,馬哈達似乎有意拖延此事,對趙士麟避而不見,直到汪氏帶著家裡的僕從們一齊來到了杭州城。

趙士麟得信後親自前往迎接母親。

“這位是盧先生,是你弟弟的好友,此次變賣多虧他幫忙,正好他也來杭州投親便一起上路了。”

汪氏指著一箇中年男子衝趙士麟介紹道, 趙士麟拱手衝其打了個招呼。

隨後在路上將營債難題事無鉅細地告知了老太太,請求母親從變賣的家財中拿出一萬兩銀子。

深明大義的汪氏一聽,沒說二話同意了兒子的請求。

趙士麟命吏員們做了十個小彩亭,每個彩亭裡擺上一千兩白花花的銀子。

一行人舉著“巡撫捐賠營債“的大旗,敲鑼打鼓自城東而入,徑直將銀子送往旗營衙門處, 引起沿途百姓的圍觀跟隨。

將輿論的壓力給到了杭州將軍。

......

自從三寶廟老廟祝口中的“張大哥”死後, 石塘嶼群島上短暫的華人政權瞬間四分五裂。

除了主島即納土納島上還維持著表面和平外,其他各島嶼都爆發了不同程度的動亂。

今天這個島上爆發火拼,明天那幾個島上的人建成了聯盟一齊打起臨近島嶼的主意。

讓原本美麗的熱帶群島間充斥著暴力。

這些外島嶼的暴亂只是中樞爭鬥的延伸,主要原因還在於主島上兩派勢力圍繞新王位的鬥爭。

如同老廟祝所言,“張大哥”並未留下後人,臨終前也沒有指定繼承人。

那麼下一任王該由誰來當?

圍繞這個問題,島上的華人們理所當然認為該從華人中擁立一位新王。

雖然張大哥無後,但他是華人無疑,而他建立的政權一直也奉明為正朔。

中國人刻在骨子裡的華夷觀念,島上華人不可能讓這王位落入外族人之手。

在張大哥朝中擔任行政官的柯旭素來有愛民的好名聲,處理政務公正高效,深得人望,成了華人們擁戴的物件。

可那些來自蘇門答臘、中南半島和加里曼丹島的移民們卻不這麼想,在他們眼中, 柯旭毫無疑問是個偏向華人族群的官員,他並不是真正的公正。

這些移民覺得他們同樣參與了這些島嶼的建設, 甚至承擔了絕大多數繁重的勞動,連帶著那些附屬島嶼的征服都是他們出了大力的。

新任國王自然要充分考慮他們這些已佔人口多數的“新移民”意見, 柯旭肯定是不行的。

事實上無論華人群體推選誰,他們都是不同意的, 新移民們並不是對某個人有意見,就是想趁此機會廢除華人的統治權。

由此兩派在主島上爭鬥不休,甚至將主島一分為二,設立了華人區和移民區,各自派兵把守邊界,眼見著連表面的和平都快維持不下去了。

在這種情況下,外來的勢力悄悄伸出了手,趁著內亂到此設立商館的荷蘭人暗中已與這些新移民們達成了一致。

當初張大哥曾帶領著島上最早的華人移民們將荷蘭商館從島上驅逐,在他執政期間也禁止荷蘭人來此,華人們延續了他的做法,妥妥的反荷蘭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