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並未再像前兩日一樣進行試探進攻,以陳安平部為先鋒,楊彥迪親率大軍在後,直接向清軍發起了全面進攻。

劉明江心中清楚城破之時對面明軍必會有所動作,面對來勢洶洶的楊彥迪,他不慌不忙地調整陣型,準備固守此處最終將這股明軍擊潰。

一方急切想要突破殺潰眼前的敵人前往城內拯救同袍, 一方信誓旦旦要釘在此處將對面全殲。

兩萬餘人馬沉默著在雨幕中撞擊在一起,在碰撞的瞬間同時發出震天的喊殺聲,落下的雨滴似乎都在雙方的怒吼聲中停滯了一瞬。

有賴於鄭克臧的正兵制度,明軍這些職業的正兵們每日除了操練就是出征,一心一意地鑽研磨練殺人技。

而清軍的綠營兵在駐地除了訓練外,還肩負著諸多如捕盜、治安、設卡盤查等雜務,軍紀相較明軍更是渙散的多。

陳安平率領的明軍前鋒全部由各鎮抽調的精銳正兵組成。

他本人也帶著精銳親兵們親臨一線, 在明軍精銳前鋒的進攻下,清軍的陣線被一層層剝開。

明軍前鋒士卒機械地揮刀挺槍, 整齊的軍陣猶如一臺高效收割生命的精密儀器,率先在清軍的陣列中撕咬出一道缺口。

負責指揮前陣的清軍將領連忙不斷派遣援軍填補缺口,雙方拉鋸往來,清軍靠著填充人命勉強維持住了陣線。

破局之機來自於北軍麾下的黎忠鎮,作為全部由黎民組成的軍鎮,黎忠鎮本是專門為了山地作戰而組建,但此次楊彥迪毫不猶豫的將其放進了正面戰場。

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在黎忠鎮士卒們的制式裝備中有一個武器,是眼下明清兩支軍隊中的獨一份。

那便是標槍,在大雨之中,火藥弓弦受潮,黎忠鎮的標槍便顯得尤為珍貴。

事實也是如此,黎忠鎮的兩協士卒迅速趕到陳安平撕咬下的缺口處,在黎族軍官的呼喝聲下,士卒們將手中的標槍大力投擲出去。

嗖嗖的破空聲傳來,許多清兵被當場扎穿,雙手無意義地揮舞,哀嚎聲四起, 血水混合著雨水從標槍上滑落。

到處都是地獄般的景象, 陳安平見狀精神一振,指揮士兵們趁勢衝殺,終於突破了清軍的防守陣列。

劉明江見狀當機立斷,果斷調集士卒上前支援,此時突破了的陳安平立馬指揮士卒穿插繞後,夾擊缺口左右的清軍,越來越多的清軍被擊潰。

清軍的援軍及時趕到,前軍仍在抵抗計程車卒們見援軍到來,士氣一振,頂著明軍的圍殺死戰不退。

“列陣!列陣!”,見援軍趕到,衝在最前的陳安平連忙停止了穿插追殺。

在後方花軒部的幫助下立刻排列成陣與陣勢整齊的清軍援軍衝殺在一起。

援軍是劉明江的提標五營,精銳悍勇,奮力地衝擊著明軍的陣列,試圖與陷入包圍的前軍一起夾破明軍的防守。

明軍奮力抵抗,戰況激烈,劉明江敏銳地察覺到此時正處在戰局最關鍵之處, 他不再留手, 將全軍押上, 左右翼的清軍同時壓上試圖摧毀明軍的防守。

嗖嗖的破空聲再次傳來, 楊彥迪帶著親衛營和黎忠鎮親臨一線,標槍突襲之下,兇悍的提標五營攻勢為之一滯,排列整齊的攻擊陣形也被打亂。

陳安平趁機率領明軍緩步壓上,被打亂的缺口越來越大,無數清軍被排列整齊的明軍絞殺,勝利的天平似乎正在往明軍這邊傾斜。

劉明江面色不變,眉頭微皺觀察著戰局變化,正在此時王永譽派來的數百八旗騎兵混合著數百綠營騎兵總計千人的騎兵援軍出現在東側的高坡上。

劉明江臉色大變,八旗佐領穆哈圖看著下方交戰正酣的雙方,面露興奮地果斷下達了衝鋒的命令。

“蠢貨!”,劉明江破口大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