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爪哇島在十三世紀末便形成了統一的封建王朝——“滿者伯夷”,這也是爪哇島上最後一個印度教封建政權。

滿者伯夷王國攫取爪哇島政權的過程中有一支重要的外來力量,正是在舊大陸讓人聞風喪膽的軍事力量——蒙古人。

只是這並不是指蒙古鐵騎,而是元朝海軍。

十三世紀末,忽必烈派遣近千戰船共計兩萬餘士兵進攻爪哇,當時正值東爪哇島內兩個最強大的政治勢力在進行爭霸。

信柯沙裡(滿者伯夷的前身,類似曹魏與晉的關係)和諫義裡。

信柯沙裡第一時間向元朝稱臣, 與遠征而來的元軍結成同盟。

在元軍的幫助下信柯沙裡連戰連線,最終擊敗諫義理,一統東爪哇。

然而接下來的局勢卻並未如元軍所想的那樣發展。

在之前戰役中儲存了實力的信柯沙裡,只是用了一招借刀殺人之計。

當看到自己的競爭對手覆滅後,這些爪哇人旋即將兵鋒指向元朝,猝不及防的元軍大敗。

這次恥辱的戰敗讓忽必烈大怒,他整軍五萬打算再度征討爪哇。

然而不久後,忽必烈駕崩, 征伐爪哇的軍事行動就不了了之了。

統領軍隊擊敗元軍的土罕必闍耶以此為基礎,創立了滿者伯夷王朝。

利用從元軍手中學到的火器技術,滿者伯夷很快統一了整個印度尼西亞群島,一個強大的南洋王國由此誕生。

此時離當初元軍在爪哇大敗已過去了近四百年。

當初煊赫一時的蒙古帝國已經不復存在,而一度稱霸東南亞的滿者伯夷王國也被傳來的綠教從內部攻破,被分裂為一個個蘇丹國。

如今來自華夏的軍隊再次抵達爪哇,但幸運的是他們面對的不是如滿者伯夷一般統一強盛的王國。

明軍的對手阿布邦是從馬塔蘭蘇丹國中分裂出的封建土邦,而馬塔蘭蘇丹國也只是在滿者伯夷的殘軀上發展出的眾多蘇丹國之一。

不似滿者伯夷當初重視海洋,四處派遣海軍征戰,分裂的東爪哇諸王公更多地將精力放在陸地征戰上。

每個人都希望能吞併其他的土邦,擴充套件自己的勢力,對於海外擴充套件毫無興趣。

此時對於阿布邦來說正處在關鍵時期,若爾莫勒本人正率領大軍與東部淡目地區的土邦征戰。

只要能擊敗對方控制淡目地區,阿布邦控制的地區將與百年前的淡目蘇丹國所差無幾。

真到那時即便他正式自稱為蘇丹想必也無人會反對,想到這裡,若爾莫勒心中一陣火熱。

若爾莫勒的大帳中聚集著諸多阿布邦文武官員,不像他們暢想美好未來的君主, 他們臉上的表情並不明朗。

與淡目土邦的戰事進行的極其艱難,雖然阿布邦佔據著優勢, 但敵人堅決地在每條道路,每個山口抵抗,攻勢遲遲無法推進到淡目核心平原處。

“新一批的糧草和軍械已經運抵。”,作為邦國首相的臺爾曼斟字酌句地向若爾莫勒彙報著後勤狀況。

若爾莫勒四十多歲的年紀,一張圓圓的胖臉充滿著迷惑性,讓人下意識地以為此人是個仁君。

但他骨子裡是一位狠辣的封建君主,對待治下的人民苛責殘酷,毫無憐憫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