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撤退(第1/2頁)
章節報錯
強行遷移的行動持續了一整夜,等到第二日午時,在約定的集合地點洪塘,一片亂哄哄的場景,總計共有近萬軍民齊聚此處。
最中央的數千平民滿臉驚慌地聚集在一起,一邊面露驚恐地打量著不遠處的明軍,一邊互相低聲討論等待著他們的未知命運。
數百荷槍實彈的明軍在民眾聚集處的四周把守警戒, 人群中但凡出現喧鬧異動,立馬會有士卒呵斥上前警告。
隨著時間的推移,民眾們越發不安,許多人跪在地上,不住地衝著四周把守的明軍叩頭,希望對方能發發慈悲, 放自己歸家。
抬頭看了眼高掛的日頭, 毛興估摸著時辰差不多了,他扭頭問道:“還有多少士兵未歸?”
“稟統制,大約還有二百餘人未歸隊。”,毛興身旁的協統制立馬大聲報告統計好的情況。
毛興點點頭用徵詢的目光看了下裘武道:“軍令中說的很清楚,便不等了吧。”
裘武頷首道:“此時仍未歸的要不是死了,要不是逃了,身處敵境一切從急,不需再等了。”
兩位統制達成一致意見後,正在休息的各部明軍被叫了起來,迅速集結完畢,押著哭哭啼啼的民眾們再次上路,往約定好的撤退點趕去。
按照原本的計劃,陸師有充足的時間可以從容撤退,僅僅一天一夜的時間,周邊大部分的清軍根本來不及反應。
但等毛興率隊到達約定好的地點後,卻不見水師蹤影,他心中咯噔一下。
此處距離入海口並不算遠,按照水師的速度無論如何也不該遲到, 他第一時間判斷水師那邊出了變故。
他命令隊伍不停, 沿著河流往下游行軍,主動尋找水師蹤跡。
而水師這邊確實搞不定堵塞航道的船隻,不說水師戰船根本沒有帶大型的打撈工具,就是此刻在岸邊聚集的清軍也不會允許他們從容清理航道。
陸戰炮是追不上運動中的水師,可若是靜止不動的水師,那便成了活靶子。
王隆當然不會給敵人這個機會,眼見接應無望,水師戰船向岸邊的清軍一輪開炮齊射後,王隆果斷命令水師掉頭往下游駛去。
在行駛片刻後,一艘水師戰船解下了幾艘小舟,幾艘小舟載著一隊水師官兵登陸了晉江東岸。
王隆命他們趕往之前約定的撤退地點與陸師匯合,並將其引領到下游新的集合點。
隨即明鄭水師沿著晉江下游河段往復行駛,就是不退回到海上。
此時計劃中的第二個變故出現了。
沿岸負責跟隨監視的清軍部隊第一時間將水師派遣了一隊士兵登陸東岸的訊息彙報給了萬正色。
萬正色聽到彙報後眉頭微皺,心中有了不好的猜測。
而隨著明鄭水師擺出來回巡航的不尋常姿態,萬正色臉色一變連忙喝問道:“可有東岸惠安縣軍報呈上?”
左右軍校面面相覷皆抱拳稱無。
萬正色焦急地來回踱步一番,當即命令副將劉思可率領提標左右前三營共計三千餘人立刻前往晉江東岸,探查惠安縣城的情況,並沿河探查明軍蹤跡。
不需要惠安縣的戰報, 萬正色自行推斷出了東岸明軍陸師的存在和蹤跡。
明軍想要快速突襲再從容撤退的計劃至此徹底宣告失敗。
王隆派出去的水師官兵沿河而上, 與毛興率領的陸師相遇,他將水師遇到的情況簡單彙報了下, 並告知了毛興新的撤退點。
毛興皺著眉頭聽完了水師的彙報,受限於人數眾多,撤退點必須是渡津口才能滿足快速登船的要求。
新的撤退點選在了下游離此最近的渡津口,但距離此處也有近二十里的距離,毛興扭頭看了眼行動緩慢的民眾們,咬牙下令道:“全軍加快速度!”
但一夜未曾休息的民眾們身體已經達到了極限,任憑明軍如何催促,速度再難快上一分。
終於,在距離新集結點還有不到五里時,萬正色標下三營追上了明軍。
毛興和裘武在瞬間達成了一致,兵分兩路,由裘武率領兩千士卒留下阻擊清軍追兵,毛興率剩餘士卒押著百姓們先行往集結點趕去。
標下三營先是去了惠安縣,確認縣城無事後,劉思可命惠安遊擊孟有德率縣城營兵一同出擊,清軍的人數此時達到了四千餘。
雙方在晉江邊上相遇,此處地勢開闊平坦,無樹木遮擋無地勢高低,雙方都沒什麼花招可耍,清軍擺出堂堂之陣,準備正面擊潰對方。
萬正色標下計程車兵大多都參加過三年前將鄭經趕回東寧的戰事,劉思可更是和明鄭諸多將領有過正面交手並勝利的戰績。
故而標下三營在陸地上面對明鄭的軍隊是有心理優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