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施琅反擊(第1/2頁)
章節報錯
姚啟聖雖然反手給了施琅一記背刺,但他對征伐一事還是盡職上心的,除了自捐了數十艘船隻的造船資費外,又從福建各地招募了水兵數千人,充實水師實力。
最重要的是他發揮了自己的長處,本著“賞必從重,罰必從嚴”的原則, 親自制定了功罪定例,將征伐東寧的戰時賞罰制定的十分詳細。
功罪定例同樣具體到了人名,從先跳江勝戰船者一直到跳鄭逆一般大船者的獎賞皆細列分明,又對畏戰不前,臨陣脫逃者制定了嚴厲的懲罰。
此定例上奏康熙皇帝批准後,隨即曉喻福建諸軍,訊息自然也傳回了東寧,一時間兩邊的氣氛緊張起來, 在澎湖駐守的江勝更是由此發出感慨:“大戰不遠矣。”
在陳繩武的建議下,東寧各地開始對戰爭進行物資準備,同時緊急從瓊州募集了一批工匠運往澎湖,加快防禦工事的修建。
不待鄭克臧下令,各軍主將都有意識地加強了日常的訓練。
這一年多來,東寧新屯墾的土地數量大增,一大批歸於國庫的良田等待著有立功將士來將其領走。
心中期待立功授田,將士們聽聞對岸傳回的訊息後並不害怕,反而摩拳擦掌,水陸兩師士氣大振,堅船兵練,人人思奮。
而被姚啟聖惹急眼的施琅也開始了自己的行動,對姚啟聖這個人,施琅的感情是很複雜的。
一方面他與其有師生之舊,對姚啟聖的能力和攻臺準備也是極其認可的,但另一方面他對姚啟聖的人品不恥,也不敢苟同他攻臺的具體戰略。
經過背刺一事後,他決定派遣他的次子施世綸秘密前往北京活動, 為他爭取專征之權。
施世綸自小聰穎非常, 又十分喜歡讀書,施琅諸子中數他最有謀略智慧。
他按施琅的命令抵達北京後,第一個拜訪的人便是內閣學士李光地。
李光地與施琅同為泉州老鄉,自從施琅投降清廷之後,兩人交往甚密,關係很好。
施琅能再次起復擔任福建水師提督,其中一大半的功勞都該歸於李光地。
當初康熙命萬正色準備攻臺事宜,卻被其推諉,正是李光地抓住了時機,再次舉薦了施琅接替萬正色。
因為萬正色乃是索黨(索額圖)之人,納蘭明珠見這事既能削弱索黨勢力又能拉攏李光地,便也跟著堅決支援,由此才敲定了施琅起復之事。
作為隨侍康熙左右參贊機宜的內閣學士,李光地的府邸前不說門庭若市,也可稱得上車馬塞道,施世綸將拜帖遞給門子後便耐心地排在隊伍裡等候召見。
大約一刻鐘的功夫後,府內走出一個下人來到施世綸面前躬身打千,“小的李福見過施少爺,我家老爺請您先行入府等候。”
隨即在一眾排隊官員探詢驚訝的目光中, 施世綸跟在李福身後,邁步走進李府大門。
廂房奉茶後,施世綸又等待了約一刻鐘,李福再次出現,“施少爺久等了,我家老爺正在客廳等您,這邊請。”
施世綸立馬起身,隨他來到了客廳。
“世綸見過世叔,懇請世叔救救我父。”,甫一到客廳,施世綸立馬跪倒在地,衝李光地哭嚎起來。
端坐上首的李光地正是四十歲年富力強的年紀,臉龐清瘦,目光銳利,穿著深藍色馬褂長袍,腦後豬尾辮上繫著一枚翠玉,一副富貴閒人的打扮。
看見上來納頭便跪的施世綸,他的臉上閃過一絲瞭然之色,隨即故作驚訝,連忙從座位上站起,走上前攙扶施世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