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陳夢緯被調出南鎮撫司之後,南鎮撫司的事務便由鄭克臧直管,時間長了難免有些力不從心。

經過考量,鄭克臧將在內文社一事中大放異彩的曾陸相從禮部調到了南鎮撫司,暫時將這個宣教衙門管了起來。

而陳夢緯自從負責高山族蒙學之事後,可算找到了自己的職業價值。

為了讓高山番積極主動地送孩童入學,他深入到高山番群眾中, 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

許多高山番向陳夢緯請求,在蒙學裡也順便幫他們教教孩子狩獵。

這個建議陳夢緯當然是不會採納的,但這啟發了他,蒙學裡可以教孩子們射箭啊,日後等這些孩子長大了,身體強健也不失為優質兵源。

他特意在宣傳時耍了個花招, 讓許多生番以為這教的射箭就是狩獵,一時間又有許多番童被送入蒙學。

高山番出身的南安撫司小吏賴思陸因為幾次出使內文社的功勞, 從小吏被提拔為九品從事。

他特意求見了陳夢緯, 希望能教教孩子們經濟算術之學,如此一來這些孩子長大後也有一技之長,能更好地融入東寧,沒準還能多幾個像他一樣的官吏。

陳夢緯聽取了賴思陸的建議,上奏禮部請求在蒙學增加這兩科,禮部照準施行。

隨著越來越多的高山孩童入學後,他開始反思對漢族孩童的蒙學教育,他將反思所得洋洋灑灑寫了一封請改學校教育事的奏摺,上奏給了參政司,引起了朝堂眾官的激烈討論。

對教育改革這件事,鄭克臧早有想法。

陳夢緯上奏請在漢童蒙學中教授射術、數術他是很支援的,但這還遠遠不夠,教育之所以能進行下去一是要有延續性,二是要有所考。

換而言之,若要加這兩課,不僅要在蒙學開展,在更高層次的學校中也要開展延續教育,從而確保教育的連續性, 同時對科考也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做到學有所考,這樣才能長久地實施下去。

說實話,第一點不難,難的是第二點,雖然鄭氏集團不似其他的政權那般保守,目前掌權之人也有很多是行伍出身。

但想要推行此策,還是影響頗大,更不必說還有一個瓊州,那可是有很多鑽研四書五經的讀書人的。

他思索良久,決定採取更溫和的方式進行教育改革,在保持傳統科舉超然地位的基礎上進行增科和分流。

有賴於去世岳父陳永華的超前意識和多年的努力,東寧現存的教育體系分蒙學、州學、府學三級。

童子八歲開蒙,而後經州試合格入州學,再經府試合格入府學,待州學、府學畢業後根據表現來委以官位。

這就大大區別於傳統的科舉制度,有了些後世教育體系的影子,而在收復瓊州之後, 禮部也按照這套標準對瓊州的學校進行了同樣的分級並改革了取士制度。

多虧有陳永華珠玉在前, 讓此時的鄭克臧有了更大的餘地。

按照鄭克臧的計劃, 對教育的改革應分為兩方面,一個是增加學校的數量同時降低入學的門檻,讓教育普及。

另一個便是增加有用的科目,逐步減弱甚至取代四書五經的主導地位。

關於教育普及是一個費時費錢費力的事情,按照他的計劃這事急不得,需要慢慢來,現在戶部每年都會專門制定新建學校的預算。

去年不算上新增的番童蒙學,瓊州、東寧兩地新建了十七個學校,大部分是官辦蒙學,各地的州學、府學也都有相應地擴建計劃,整體上在穩步推進教育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