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決戰後,馬震抖了起來,憑藉最後的破局之功,楊彥迪和陳上川不僅沒有追究他擅自行動的罪責,更是將數千降兵交由他來看管,允許他優先從降卒中挑選兵員。

看著自己的老對頭謝萬生衝他露出討好的笑容諂媚道:“馬兄,大家又成了同袍,可得多多提拔照顧啊。”

馬震第一次覺得人生如此暢快。

作為主動投誠又立了大功的清軍降將,楊彥迪有意將馬震樹立成典型,不僅各種封官許願,對馬震從降卒中選出千餘精銳補充到麾下的請求,也是欣然批准。

他和顏悅色地對馬震說道:“馬將軍心存大義主動投誠,老楊是佩服的,你放心,大明賞罰分明,你在這邊放手施為,爭取再立新功。”

一番話讓馬震受寵若驚,連拍自己胸脯表示誓死效忠大明。

隊伍整頓完畢後,楊彥迪命令陳上川帶人將投降的清軍押回萬州城,自己親帶兩千明軍加馬震麾下兩千降卒,共計四千人向北支援正圍攻瓊州府城的邱世寧。

瓊州府府城治所位於瓊山縣,瓊山縣自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便被劃入行政區劃中,當時隸屬於珠崖郡曋都、玳瑁兩縣。

自漢代起,歷經千年發展,從宋代開始,加上元、明、清共四代,瓊山都是海南島的政治中心。

蓋因此地位於海南島最主要的河流——黎母水(南渡江)下游沖積平原處,正可謂是土壤平衍山無險峻,清流拱其前,洋海繞其後,馬鞍居於右,七星擁於左,文筆三峰聳翠挺拔,誠海邦一名區而州縣之望也。

地勢平坦開闊外加土地肥沃,十分適宜農業生產的瓊山自然是政治中心的最佳選擇。

而發源於五指山中部山區的黎母水同時也是條重要的天然運河,流經白沙、澄邁、定安直至瓊山,在和平時期,江面上來往船隻不斷,熱鬧非凡,給瓊山的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活力生機。

如今,隨著澄邁被佔、定安遭圍,江面上的船隻一時間絕跡,黎母水恢復成最原始的安靜模樣。

邱世寧和毛興帶著神機鎮、左武衛鎮和平虜鎮於瓊州府城西側八里處安營紮寨。

不同於澄邁縣人工抬土夯實而成的矮小城牆,瓊山作為瓊州府城,城牆是磚石材質,高二丈七,厚二丈八,增築了子城和外月城,當真不虧是海南島第一堅城。

邱世寧站在紮營的高坡處,指著不遠處的瓊山城感慨道:“早日拿下此城,瓊州戰事可定矣。”

一旁的毛興、裘邵武、駱英雄(平虜鎮總兵官)等眾將連連點頭稱是。

裘邵武近前兩步抱拳道:“瓊山北面臨海未設城門,我軍兵力優勢不大,當於東、西、南三面選擇一面集中猛攻,以點破面。”

邱世寧唔了一聲不置可否。

看著幾位“中央軍”的年輕將領貌似都沒什麼攻城戰經驗,年近五旬經驗豐富的老將駱英雄一改入瓊以來的低調作派,主動建議道:“瓊州府城臨黎母水,可在此處做文章。”

邱世寧頷首笑道:“駱老將軍此言甚合兵法因地制宜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