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瓊州的戰事步入相持,氛圍逐漸緩和的時候。

東寧朝堂內部卻掀起了一場風暴。

事情的導火索是由一個年輕內侍引起的。

年輕內侍名叫張靈,在延平王城內服侍,晚間喝酒喝醉,居然手持木棍闖入了陳妃的居所。

陳妃受到了驚嚇,還好及時被侍衛擒下,沒有對陳妃造成傷害。

鄭克臧聽說這件事後大怒,將負責延平王城護衛工作的劉可罵了個狗血臨頭,劉可跪在地上痛哭流涕,連呼死罪。

延平王城的護衛職責被轉給了沈誠的侍衛親軍來負責,而劉可被鄭克臧派去當了鄭氏陵寢的駐軍長官。

可能是因為心中過於憤怒,他在朝堂上毅然決然否決了眾人將案件交付刑部負責的提議,強硬地要求將人交給北鎮撫司,由北鎮撫司負責查處此事。

隨著東寧的發展越來越好,鄭克臧不管在朝堂還是民間的威望水漲船高,越來越獨斷專行。

陳繩武和洪磊深有感觸,碰上了這麼一個強勢的主君,他們兩人的權力被架空了很多。

陳繩武當上總制同知這半年,在鄭克臧的刻意扶持下逐漸成長為一個合格的政治人物,加上這半年相處下來,他對鄭克臧的行事風格有所瞭解。

他敏銳地察覺到鄭克臧要求北鎮撫司審理此案一事,沒這麼簡單。

同樣感覺到這件事情不簡單的還有洪磊,雖然他和鄭克臧的意見往往相左,但在長期的意見對立中,他知道鄭克臧不是那種因為個人情感,而無視國家制度的人。

他將此案交給北鎮撫司,絕不簡單的是因為憤怒。

兩人的猜測沒有錯,雖然因為這事涉及陳妃讓鄭克臧動了真怒,但說到底其實沒必要非得讓北鎮撫司來查,柯平一樣能把這個案子查明白,該抓抓,該殺殺。

真實原因是他想要借這件事敲打敲打那些島內的納貢派。

由楊彥迪引起的瓊州戰役,是在鄭經退守東寧之後,東寧第一次與清廷之間再次直接兵戎相見。

這就觸碰到很多妥協納貢派的敏感神經了,在他們眼中,東寧最好的結果不過就是跟朝鮮一樣,稱臣納貢成為自治的藩屬國。

唱衰東寧的是他們,和清廷眉來眼去的是他們,屢屢掣肘鄭克臧新政的還是他們。

最可恨的是在江勝帶領艦隊出發前夕,戶部那裡故意撥了幾年前的舊糧充當援助給楊彥迪的軍糧。

這事影響可就大了,要不就是清廷的間諜在搗亂。

要不就是有膽大包天的鉅貪,在英明神武的延平王鄭克臧治下的東寧島內,連這種財也敢發,只能說是膽大不要命。

鄭克臧以陳繩武為正、柯平為副,抽調刑部和錦衣衛的人手專司查辦此案。

在二人的調查下,真相很快水落石出了,這種大事,留下的馬腳和線索簡直不要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