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楊彥迪知道了他也不會在乎,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他楊彥迪就屬於光腳的土匪,而整個瓊州就是被他劫掠的大戶。

如今正是秋收時節,知州唐思凌眼睜睜地瞅著楊彥迪發動那幫泥腿子將城外的田地統統收割了個精光。

這些新收的糧食,楊彥迪的大軍拿了一半,給那些出了力的貧苦大眾們留了一半。

圍繞著崖州城的四周鄉村家家戶戶歡騰鼓舞,跟過了年似得。

把唐思凌氣的一佛昇天,二佛出世。

甚至忍不住找到遊擊方有麟,要求他立馬帶兵出城,襲擊那些搶掠糧田的鄭軍。

方有麟斷然拒絕,苦口婆心地勸說唐思凌出城主動出擊有城破的危險。

一番勸說後,熱血過去的唐思凌瞬間恢復了膽小懦弱的本性,灰溜溜地走了。

一連幾日就在重複收割糧食的生活中度過,直到一日,被散到遠處的探馬回報說,東北方向來了一隊綠營兵,大概在三千人左右。

這下子楊彥迪可精神了,連忙將手下計程車卒從四散的鄉村中聚集起來。

大部隊直奔東北方向而去。

行了不過大半個時辰,遠遠地便能看見塵土飛楊。

楊彥迪驅馬走上山坡,就看見沿著官道有一條蜿蜒的隊伍。

戴著暖帽穿著號衣,頭後梳著金錢鼠尾,間或有十數個著布甲的的綠營將校騎在馬上,帽盔上插著一根鐵管,裝飾著纓槍、鵰翎或獺尾不一而足。

將校們騎馬沿著隊伍來回奔跑呼喝,整飭隊形。

隊伍中士卒們的兵器形制統一,前隊拿著藤牌腰刀,中隊手拿長鏜,後隊裝備著鳥銃。

楊彥迪目光突然一凝,在隊伍的最後邊還拉著七八門小口徑地野戰大炮。

他下意識地覺得這隊清軍不簡單,下令部隊先在山丘處列陣。

遠處的清軍第一時間發現了山坡上列隊的明軍,讓楊彥迪心中一沉的是,對面的綠營兵沒有慌亂,而是有條不紊地列隊迎擊。

眼前的一幕讓楊彥迪重新回憶起許多年前在福建的時候,精銳的清軍綠營也是這般模樣。

這些精銳的綠營兵正是滅亡南明的主要力量。

雖然心中預感到這恐怕是場硬仗,但楊彥迪絲毫沒感覺到恐慌。

他端坐馬上遙遙一指下方的清兵,對左右眾將笑說,“瓊州居然還有這等精銳的綠營,不知統兵的是誰?”

眾將面面相覷,紛紛連道不知。

楊彥迪滿不在乎的表情安定了眾將的軍心。

“陳上川!”

“末將在。”一名英武的中年男子引馬向前,拱手抱拳回道,聲若洪鐘。

“你帶一鎮人繞後去把韃子的炮給端掉。”

陳上川拱手領命,一拉馬頭,帶著一鎮兵馬從山坡後方下去,從左側繞向官道上的清軍。

官道上的清軍動作很迅速,一盞茶的功夫,最後方的炮已經架好,瞄準了山坡上的明軍。

對面有炮就有了主動權,看來必須率先發起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