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北京送信的任務最終落在了納蘭容若的身上,明珠想著既然沒法把索額圖支走,那不如先將自家兒子送回北京。

杭州這邊暗藏兇險,自古以來都是妖教會黨活動猖獗之處,江南士紳又歷來對朝廷不滿,相比之下,北京自然要安全許多。

納蘭容若剛啟程沒幾日, 便被堵在了半路上。

聽見手下回報來的訊息後,納蘭容若面色大變,再三確認無誤後,他頭也不回地立馬掉頭回了杭州。

天下亂矣!

十一月十七日,康熙被刺殺後的第三日。

明鄭北軍加東軍兩萬餘人在何祐的率領下先後在松江華亭和婁縣左近登陸,猝不及防的江南清軍大敗。

首戰告捷的明軍隨即揮師攻取青浦、上海。

江南清軍大部都北調以防備高郵難民可能造成的民變,浙江綠營又都調動到了杭州,導致蘇南浙北這片區域的清軍防守空虛。

面對從海上登陸來勢洶洶的明軍,僅剩的清軍根本未能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等納蘭容若趕回杭州時,報警的驛卒已將明軍登陸的訊息報到了杭州鑾駕處,幾位中堂學士們一個個臉色鐵青。

十一月二十四日,明軍主力登陸後的第七天,以蘭花布和白布甲天下的松江府城在明軍數量眾多的火炮轟擊下陷落。

何祐登臨松江府城頭,他身後跟著原偽清松江府知府魯超,這位日後當上了廣東左布政使的魯大人稱得上是施政有方。

可惜此人權欲太盛,又全然不通兵事,守城之戰胡亂指揮。

操守也有限的很,城破後也不逃,直接率領屬下官員盡數投降了明軍。

“何大帥兵鋒所至,靡不威服,下官佩服佩服。”, 魯超衝著何祐拘謹地說著漂亮話。

何祐扭頭看了他一眼道:“偽清皇帝在杭州遇刺生死不明,這訊息來源可靠吧?”

魯超連連點頭, 心道你怎麼問我,不是你們聯手白蓮教和天地會一起幹的嗎?

這位新投降的知府哪裡知道, 經過刺殺一事, 再加上事後杭州闔城大索,北鎮撫司的力量被掃除殆盡。

陳乾更是沒能留下隻言片語就慷慨就義,導致東寧這邊也不知道刺殺的具體結果。

何祐也只知道刺殺的日期,大軍掐著時間渡海而來。

若是刺殺成功則一路突進腹地,挑起亂局。

若是刺殺未成,大軍侵襲浙江沿海一番,撤退亦然勿憂,還能當著康熙的面狠狠打他的臉。

如今康熙生死不明,何祐決定按刺殺得手來處理。

在他的命令下,明軍分兵兩路,一路攘挾松江的民壯直奔西北的蘇州,另一路則由他親自率領朝東南面的嘉興方向殺去。

“殺到杭州,活捉康熙!”,何祐率領的明軍士卒們士氣旺盛,浩浩蕩蕩向東南殺去。

北路明軍很快抵達蘇州城下,原本駐紮在蘇州的江蘇布政使廉敬按照康熙的命令此刻正在蘇北各府縣中巡視災情。

蘇州知府康秉義無奈站出來主持大局,他一方面飛報江寧請求調遣江寧、京口駐防的八旗軍應戰,同時立刻派人去北邊通知那幾位正抗洪救災的大佬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