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峨手下的將領們主動勸諫道:“以標下的意思,敵人既然是依靠壕塹之利,不如就留下一部就近監視,諒他們也不敢隨意從壕塹中出來,其餘主力還是儘快西去夾擊明軍主力才是正事。”

桑峨還沒有回答,江面上便響起了隆隆的炮聲,從水師戰艦上射出威力巨大的炮彈飛速破空而至。

有一小半的炮彈直接落入到清軍的陣列中, 對進攻的清軍造成了很大的殺傷。

見到這番情景,原本就生了退意的桑峨終於下定決心,他對著自己手下副將道:

“你帶著提標左右兩個協營監視明軍行動,其餘各部立刻整頓,隨本官西行!”

就在桑峨帶領大軍扭身準備去包抄夾擊何祐的時候,明軍主力已經進抵揭陽縣城,將趕來支援的王永譽部攔在了揭陽江邊上。

揭陽江便是現代的榕江,屬於南海水系河流, 發源於陸河縣鳳凰山, 於汕頭市牛田洋入海。

揭陽江是粵東地區第二大河流,僅次於韓江,同時也是廣東省著名的深水河,僅次於珠江,明軍的水師戰船直行縱橫很是自如。

揭陽江沿河風光旖旎,古蹟繁多,其中的“雙溪明月”、“南浦漁歌”在明清時被稱作“揭陽八景”之一,今日美麗的江岸兩側迎來兩支殺氣騰騰的軍隊。

明軍主力總兵力有近四萬人,對陣滿打滿算只有一萬五千人的來援清軍佔有絕對的優勢。

若只想阻擋清軍救援,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沿江封鎖,清軍救援大軍將被困在江對岸無計可施。

但何祐要的是速戰速決解決對岸的敵軍,因此在紮下營盤略作休整之後,明軍便在九月二十日的清晨對江對岸之敵實施了強攻。

是日卯時初刻,明軍集中了三個炮營的近百位野戰炮向江對岸開炮,密集的炮火打得在江岸嚴陣佈防的清軍雞飛狗跳, 四處躲竄。

卯時三刻,明軍工程營在多個地方水流較緩、距離較短的江段同時開始搭建浮橋,何祐給他們下達了死命令:兩個時辰內, 必須保證出一條可供大軍過江的通路。

在猛烈火炮的掩護下,工兵營很好地完成了何祐交代的任務,甚至都沒到規定的兩個時辰,一座結實的浮橋便已經搭建完成。

何祐令甘孟煜部作為渡江的先頭部隊,排列成兩隊,迅速依次透過浮橋。

看到明軍開始過江,王永譽也急眼了,他顧不得明軍猛烈的炮火,強令調集清軍攜帶的火炮齊射開火,準備打斷明軍的渡江程序,飛舞的鉛彈落在江面上濺起一陣陣水花。

十分幸運地,這一輪齊射中並沒有炮彈命中浮橋,雖然有些明軍被濺起的水花淋成了落湯雞,隨身攜帶的火藥也被淋溼無法使用,但奇蹟般地未出現一人傷亡。

清軍炮營的指揮官罵罵咧咧地讓炮手們調整好角度。

有了第一輪射擊的落點做參考,清軍的第二次射擊準度大大提升。

浮橋這次未能倖免,被一枚炮彈準確擊中, 給明軍造成了一定的混亂和傷亡,甚至擊毀了數位前進中的明軍輕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