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面對祖可語的質詢,馬儀哈哈笑道:“這又算得上是什麼大事了?若不是馬某今日實在抽不開身,恐怕今日會親自和這幾個客商會面,又有何妨?”
祖可語聽馬儀把這樣一件要緊事說得如此稀鬆平常,很是惱怒,他輕輕咳嗽一聲清了清嗓子。
“據這幾位客商的供述,”,他特別挑選了“供述”這個含有傾向性的字眼,促使馬儀注意到事情的嚴重性,“是貴方使節主動提出要扇動在江西的動亂。”
扇動動亂,一個擔負出使任務的使節竟自在私底下要扇動叛軍繼續做大,還有比這個更嚴重的事情?
祖可語等人好不容易做了這麼一個局,滿以為可以在它身上大做文章,將主動權拉回到自己這方來,再不濟至少也要把馬儀的氣焰大大壓低一下,以便他們在談判中取得比較有利的地位。
他們設想的是馬儀失口否認其事,或者說得吞吞吐吐,他們就好當場拿出提前準備好的人證、物證,叫他抵賴不得。
這樣,這個局的效果便達到了。
但哪知道馬儀完全沒有按照他們的希望行事,他不但不心虛膽怯,反而直接承認了此事,還理直氣壯地主動挑釁,這一下子讓祖可語犯起難來。
……
中國有數十個省,但唯有一個省被稱之為兵家不爭之地。
沒錯,這個省份就是福建。
至於為什麼稱之為兵家不爭之地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第一點便在於其交通問題。
在商周上古之時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當時的中原人都以為福建是個島。
原因是上古時代的福建人去中原,大多都是搭船前往,中原人見得多了,就以為福建與中原是沒有陸路相連的而是在一個海島上。
當然後來隨著文明的發展,解鎖的地理更多之後,中原人意識到福建並不是島,但中原人同時也意識到,走陸路到福建相當之麻煩。
因為入閩的陸路就是一座座看不見盡頭的山頭,你得一直翻翻翻,這也是傑書大軍入閩被伏擊的主要原因,實在是走的又累又不好防備。
故而古代別的省的人前往福建一般都走海路,又快又方便,當然在明鄭的水師面前這條進攻路線是偽清來說是行不通的。
從春秋到秦初,北方政權的大軍在福建的武夷山西側多次發動試探性攻擊,但總是找不到能走大部隊的大道。
就比如當時的楚國,它的勢力範圍都已經滲透進了雲南,但對離自己統治核心區域距離更近的福建愣是滲透不進去。
等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憑藉強大的威懾力,逼迫當時佔據福建的閩越和東越臣服,並且在福建地區設立了閩中郡。
但秦朝對閩中郡的統治政策並不是像治理南越兩廣那樣指派郡守、縣令進行垂直有效的管理,而是實行的羈縻之策,即委任當地土著首領管理,讓他們各管各的地盤。
這也就是說,福建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仍然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王國,雖然名為郡,但實際仍是一方諸侯,擁有相當大的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