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過汀江的明軍們來不及揉一揉被濃煙迷住的眼睛,已被擁在河灘邊的清軍截住廝殺。

因對岸的炮銃打擊被迫隱蔽的清軍,這時又從隱蔽處跳出來,與明軍展開短兵相接的肉搏戰。

一名將火船抵住的明軍士卒空著雙手剛剛爬上河灘,就被藏身在斜坡上的一名清軍當作目標,覷定他用力一槍刺下來。

這名士兵猛然把槍桿抓住。斜坡上的清軍生怕自己的武器被奪,用力向上一扯, 抓住槍桿的明軍順著這一扯之勢,聳身躍上一丈多高的斜坡。

他的雙足還沒有站穩,就大聲地喊道:“先登坡者福建長樂孫廣治,兄弟們快跟上來!”

所有在河灘上接戰、在浮橋上搶渡計程車兵都看見了孫廣治赤手空拳不懼危險的一幕。

這驚險的一幕,對於當時正在接戰中的明軍們的確起了極大的鼓舞作用。

猶如之前最先跳下河阻擊火船的那幾名親兵一樣,雖然他們職務不高,不過是個士兵,不能夠保證完美地完成每個任務。

但他們已經以自己的英勇行為為大家樹立了榜樣, 增強了臨戰時士卒們計程車氣,使一些在事前想象起來似乎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可能。

這一幕彷彿是明軍登陸福建以來後無數次戰役的一個縮影,正是這些位卑卻勇敢者在與韃子的戰鬥中真正地起著作用,甚至有時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所謂的歷史就是由這些一個個小人物創造出來的,每個人將力量彙集起來,最終完成足以改寫史書的大事。

在後方坐鎮的鄭克臧也透過手中的千里鏡敏銳地捕捉到了手下士卒英勇的舉動。

他激動地猛然站起,大聲指示著身邊護衛的鑾儀官張憲道:“本王要親自為眾將士擂鼓助威!”

在眾多士卒的保護下,鄭克臧登上了高臺處重重地將戰鼓擂響。

“殿下親自擂鼓為渡河將士助威!”

騎著快馬的傳令兵來回奔跑不斷地大聲向眾士卒們傳遞著這一訊息。

在江對岸奮戰的明軍很快也聽清了傳令兵的大叫,聽著從中軍處傳來的激昂戰鼓聲,眾將士們奮力呼喊著快速地將防守河岸的清軍擊潰。

雖著渡河作戰的勝利,花軒本人也走到浮橋的盡頭處。

作為一個身重一百八十斤的魁梧奇偉的將領,再加上三十多斤重閃晃晃的明光鎧甲,雖然在戰鬥和廝殺中花軒的動作和他的身材不相稱的矯健輕快,充分發揮了一個戰將的作用。

但現在要爬上陡直的土坡, 爬上河岸,卻需要手下弟兄們的幫助。

他全副具裝的戰馬也由親兵牽著上來。這時河岸附近的清軍都被肅清了,暫時清出一片空蕩蕩的戰場。

明軍的突襲過於突然, 短暫的時間裡清軍這邊根本來不及構建任何防禦工事。

花軒站在這一片空蕩蕩的戰場上,從親兵手裡接過武器, 高高地舉起來,向對岸的同袍們奮力地搖晃著。

兩岸到處都是一片歡騰吶喊聲,慶祝他們的又一次勝利。

楊彥迪及時從中軍傳達了命令,讓先行渡河的花軒部迅速追殺清軍潰兵。

兵貴神速,必須在張鵬主力部隊反應過來前展開一次全面的決定性的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