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會有人記得我們嗎(第1/7頁)
章節報錯
早上八點左右,距離日軍轉入休整已經過去了整整兩個小時。
岡本保之手下的六千多主力步兵,均已經完成了休息和調整。
日軍的臨時前敵指揮部內,一名日軍少佐快步從外面走進來,向正在作戰地圖前蹙眉沉思的岡本保之敬禮道:“報告長官,各聯隊已做好重新進攻的準備,隨時可以出擊。”
岡本保之聞,當即沉聲道:“命令炮兵聯隊停止炮擊,步兵第23聯隊和第45聯隊,立刻分別向312和313高地進攻。”
“哈伊!”日軍少佐猛地頓首,急忙轉身離去。
312高地反斜面掩體中,聽著外面的炮聲逐漸減弱,徐清風判斷日軍應該是要停止炮擊,開始進攻了。
當即長身而起,沉聲下令道:“敵人炮火要停了,各連排迅速出掩體,回前沿陣地,準備迎敵,快!”
“是!”各處掩體內的虎賁團官兵,齊聲響應,旋即紛紛端著武器,扛著彈藥箱就爭先恐後的衝了出去。
徐清風更是帶頭飛奔越過高地頂峰,一馬當先的回到了前沿陣地。
差不多是徐清風帶著虎賁團主力,回到前沿的同時。
對面的313高地上,周衛國和方勝利等人,也帶著數以百計的主力部隊,從反斜面趕回到了他們位於高地正面的防禦陣地。
兩支部隊不約而同的迅速進入各自戰位,做好了迎敵準備。
312高地前沿的一處隱蔽掩體中,徐清風正舉著望遠鏡觀察敵情。
只見公路上,大批荷槍實彈的鬼子兵,正排著密密麻麻的散兵線朝他們這邊快速推進而來。
因為相距較遠,鬼子沒有一上來便衝鋒。
否則,一兩公里全速奔跑下來,體力消耗大半,還拿什麼進攻?
所以,在進入雙方火力的有效射程之前,鬼子的進攻佇列都還是比較密集的。
無論是三八大蓋還是中正式步槍,絕對有效射程一般在四百米之內。
但考慮到士兵的射擊水平問題,通常進攻方一般只有推進到距離防守方陣地約三百米的位置時,才會拉開散兵線的距離,進行衝鋒和戰術規避動作。
按照日軍步兵操典和進攻戰術規定,他們在接近三百米距離後的散兵線拉開後,兩名士兵之間的距離至少要超過十米。
以確保守軍的機槍射界裡,不會同時出現三個己方士兵,從而降低傷亡率。
但這只是操典,實戰中這些進攻戰術和硬性操典要求,會受制於地形等各種不利因素影響而發生變化。
比如眼下的312和313高地就是個例子,兩個高地一左一右扼守著這條通往南京城的公路。
公路兩側不是樹林,就是陡峭的山坡,嚴重阻礙了日軍兵力的展開。
留給日軍衝鋒的橫向空間,總共也沒有一千米。
自然也就無法像起步兵操典上要求的那樣,將散兵線的距離拉到十米開外。
橫向無法展開,日軍只能被迫縱向增加進攻梯隊,這樣就成了兵家大忌的添油戰術。
比如昨晚的進攻中,日軍每次投入的兵力高達兩千。
可實際上每次真正與虎賁團,預一團直接交火的日軍,也就三四百人。
在區域性上並不佔據優勢,前面的這幾百人打光後,才會輪到後面的鬼子衝上來交鋒。
再投入更多人的話,人群太過密集,沒有做戰術規避動作的空間,就只能給虎賁團和預一團的機槍當活靶子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虎賁團和預一團才能以不到千人的傷亡,一晚上拼掉第六師團三千多人。
而近千人的傷亡,大部分還都是被日軍空襲和炮火造成的。
要知道,鬼子無論是火力,兵力還是制空權,都佔據絕對優勢。
當然,這與徐清風和周衛國,行之有效的剋制戰術運用與指揮也有很大關係。
但不管怎麼樣,徐清風和周衛國他們都僅憑一個加強團的兵力,硬是擋住了一萬多人的第6師團的進攻,創造了戰場奇蹟。
在徐清風觀察戰況的時候,孫奎和陳奇峰,一前一後順著戰壕,貓著腰來到了他身旁。
“團座,鬼子這次來的可也不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