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頂層後,徐清風立刻貓著腰,憑著記憶中鬼子槍聲的位置,悄悄持槍摸到了倉庫的東南角。

陳奇峰也低著頭弓著腰,緊隨其後跟了過來。

倉庫頂層周圍,有一圈一米多高的柵牆,正好可供他們隱蔽。

這時,對面交通大廈上面,又有槍聲響起。

一些子彈打的倉庫下方,正在搶修掩體的國軍將士們心驚膽戰,紛紛躲避。

徐清風扭頭看了眼陳奇峰,抬手示意他不要起身。

遂即循著槍聲悄悄探出了半個腦袋,開始搜尋鬼子狙擊手的位置。

很快,他便在對面樓頂一處較為隱蔽的角落裡,發現了一個頭戴鋼盔,手持三八大蓋的鬼子。

狙擊手顧名思義,就是埋伏在暗處,伺機進行暗殺,從事精度射擊的射手。

通俗意義上也叫神槍手。

急切間,第6步兵聯隊也抽調不出那麼多,專門配備狙擊步槍真正意義上的狙擊手。

所以,對面交通大廈上面這些鬼子,大多數都是擁有較高射擊精度的鬼子神射手。

其實,在抗戰之初,由於訓練有素,再加上三八大蓋特有的長槍管,穩定的彈道,日軍的射擊精度普遍都非常高。

百米內命中率至少在九成以上!

這也是抗戰初期,中國軍隊打不過日軍,一經交戰便傷亡慘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簡單,例如雙方在一百米到二百米範圍內的火力對射。

缺乏訓練的中國士兵,打十發都不一定能擊中一發。

而日軍十發可以中九發,甚至更多。

命中率相差太遠!傷亡交換比自然也是天壤之別。

當然,像是周衛國這樣經過嚴格訓練的特殊人才,以及久經戰陣的老兵除外。

不過,這樣的老兵,在龐大的抗日隊伍中是非常稀少的。

甚至許多戰士,連像樣的訓練都沒經過,便被拉上戰場了。

而擁有較高射擊精度的步兵,在日軍中是普遍存在的。

說到底,還是雙方軍力,訓練等一系列因素上,都有著巨大的差距。

言歸正傳,找到第一個目標後,徐清風沒有急著開火。

而是在心中默默記下了他的位置後,繼續搜尋其他鬼子。

經過約一分多鐘的暗中搜尋,徐清風確定了五個鬼子狙擊手的位置。

鬼子可能是覺得,己方佔據了絕對的火力優勢。

亦或者欺負國軍這邊沒有專業的狙擊手。

所以,這五個被徐清風鎖定的狙擊手,都沒有遵循打一槍換個地方的狙擊理念。

從此起彼伏的槍聲來看,對面的鬼子狙擊手應該不止五個。

徐清風之所以只鎖定了五個,是因為中正式步槍的彈倉容量只有五發。

他要以最快的速度,狙殺幹掉這五個鬼子。

然後再轉移陣地,補充彈藥,準備下一輪射擊。

一切準備就緒,徐清風拉了下槍栓,將第一顆子彈推入槍膛,迅速舉起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鎖定了第一個目標。

果斷扣動扳機!

砰!只聽一聲槍響!

嗖!一發炙熱的七點九二毫米尖頭子彈,從槍口激射而出,呼嘯著飛射了位於交通大廈頂層的一個鬼子兵。

噗!經過短暫且高速的旋轉飛行後,子彈準確擊中了這名鬼子的鋼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