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兩宮情 第32章 世民登基(第1/4頁)
章節報錯
玄武門後魏徵東巡
又一日,過潼關外的桃林和陝州,諸人都在馬上講述此倆地的風雲人物,好不熱鬧。
諸人想請魏徵講一將桃林的由來,魏徵皺眉中說道:“隋文帝開皇十六年置桃林縣,不然還有什麼典故。”世民見魏徵淡淡地似乎不痛快,這老頭!世民又轉身對長孫無忌說道:“桃林就是這麼來得麼?”
長孫無忌笑道:“據《山海經》載: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桃樹(又稱桃林)。這裡就是當年夸父棄手杖,化作桃林的地方了。”
諸人無不稱奇,都下馬四下張望。魏徵卻從身邊解下一壺清水,裴皿悅見狀,遞來一壺美酒,說道:“姐夫,您要祭奠誰呢?”
魏徵低聲嘆息道:“當年邢國公李密在此桃林縣反唐。可惜身敗名裂,不日而亡。”魏徵一面酹酒,一面忽然淚水滴落。
諸人見魏徵忽然在此祭奠反唐之人李密,無不大驚失色,秦瓊剛想上前阻止魏徵,這種事情會讓李世民相當不痛快的。這是九年前的往事了,老魏為什麼這麼耿耿於懷呢?
老魏的心中,要麼是李密、要麼是竇建德、要麼是李建成,這三人個個與李世民不是死敵就是不和,現在李世民遲早是天子了,何必當著李世民的面來觸怒他呢?
李世民揮手,令旁人暫退。他獨自一人上前說道:“魏夫子,邢國公李密的碑文寫好了嗎?”
魏徵驀然回頭,眼淚真的閘不住,沾染了胸襟,真想在此地口拈一篇李密祭文,一時又心驚魄搖,便說道:“這九年,天天想為他寫一篇祭文,但是不知怎麼起筆,心中十分惶恐。”
世民說道:“竇建德竇王爺沒有被唐朝冊封過,他的碑文也就算了,至於建成和李密,一位是先太子,一位是邢國公,他倆人的碑文都請魏夫子假手了。我一時也想不起來誰比魏夫子更合適。”
世民說完轉身而去,魏徵聽完,抬眼再瞧世民,見世民遺世獨立,無盡的孤獨和悲傷突然掃入人人的心頭。不管是誰,只要曾經是大唐的子民,都要有人執筆,豈能草草一生呢。李建成和李密的碑文由魏徵書寫,算是李世民對魏徵心中不平事的補償吧。
裴皿悅問魏徵道:“姐夫能不能說說李密的這一段往事呢?”
世民回身說道:“這裡誰不能說一說李密呢?當日李密假借招撫瓦崗人士,東出潼關,兵反桃林之時,我還是軍中的太尉。”
魏徵心中悽楚,便翻身上馬,世民陪在魏徵身側,兩人遙遙斷後,世民又陪了許多的小心和好話,才讓魏徵得以解懷。魏徵心中暗想:這位太子果然太得人心了,處處都是陪小心,處處為他人設想,不敢絲毫馬虎。魏徵如果不開心的話,世民真的不知道一路上會有多無趣,人群裡只有魏徵的見識最多,這一路過去都是典故事蹟,魏徵如果死不開口,到了豫西該有多無趣啊。
直到夜晚,不遠處是三門峽,此處屬於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的崤山與函谷關地界,有五山四嶺一分川的傳說,相傳大禹治水,將此地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門,引黃河之水滾滾東去。
魏徵給世民講述了昔年《左傳》中的蹇叔哭師的小故事。“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於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後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闢風雨也,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秦師遂東。”
世民請魏徵逐章逐句地講解,這才點頭說道:“後來秦軍果然在崤山戰敗,可見強大的秦軍未必百戰百勝的。”
魏徵說道:“可怕的是他們在戰爭中吸取了教訓,戰爭的教訓是性命交換的呢!秦穆公固然急於求成,而蹇叔當之無愧的一代治國的典範!”
諸人宿於一處小民宿之中,民婦忽見裴皿悅到來,忽然眉開顏笑道:“裴姑娘,您回來了?”裴皿悅點頭而笑,說道:“盧娘子,家裡有什麼,有現成的吃的嗎?我給您錢。”
盧氏見來了許多男子,連忙上了甑糕、石子饃和二十多個糟蛋,裴皿悅笑道:“這也夠了,年成不好,盧娘子費心了!”她順手取了一把錢遞給了盧氏。
裴皿悅望著諸人吃吃喝喝,自己撕著半片石子饃,一點點撕成碎片,沾著水喝,一面珠淚而落,沉默不語。
裴皿悅對盧氏說道:“盧娘子,你家裡的草簍子和鐮刀借我一下,還有,幫我磨出五斤米粉,我晚上有用。”盧氏連忙笑著答應了。諸人見裴皿悅揹著草簍子便出去了,長孫無忌想要追在裴皿悅身後,盧氏對長孫無忌說道:“裴姑娘是我們陝州陝東人,從小住在硤石,對這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塬都很熟悉,客官您是外地人,別跟著她了,別把路走差了。”
世民和長孫無忌一驚,原來裴皿悅是三門峽的陝州人。
深夜,裴皿悅揹著草簍回來,盧氏幫她。
不出李世民、長孫無忌所料,房玄齡、杜如晦的遞奏又追到了此地。眾衛率幫李世民、長孫無忌和魏徵另起了風涼的帳篷,三人在風燈下翻閱奏章,魏徵和長孫無忌不停地草擬太子令。而不遠處的屋內,裴皿悅和盧氏已經不停得碾米粉碾到了下半夜。
直到燈搖火滅,諸人在奇香中緩緩醒來,長孫無忌第一個衝了出來,他知道是裴皿悅做好了美食,在招待大家。
卻見桌案上放著熱氣騰騰的三十多塊甑糕,但是不見了裴皿悅的蹤影,長孫無忌上前用箸子夾起一塊,剛想入口,卻對盧氏說道:“裴姑娘呢?”
盧氏笑道:“這裡便是裴姑娘的家鄉,裴姑娘說她回家了,謝謝諸位一路陪伴,所以特意做了這個苜蓿糕給諸位嚐嚐!”長孫無忌不覺把手中的苜蓿糕掉落在桌案上,眼淚噴薄而出。裴皿悅終究是李建成的女人,哪裡會貪圖什麼富貴榮華,更不會把長孫無忌放在心上,在她心裡,長孫無忌自己又與世民、魏徵等諸人有什麼倆樣,她重歸山林去了,又何必苦苦去追?算了吧。
世民知道長孫無忌的心事,但又不能勸解,這裡撮起一塊苜蓿糕,只咬在唇中,忽然覺得舌頭都要吞到肚子裡去一般,沒想到苜蓿也能做得如此好吃,如果裴皿悅能在長安城天天做苜蓿糕,那李世民天天做牛做馬也願意。世民點頭說道:“難怪李建成能給她榮華富貴,我吃了她的東西都願意做牛做馬!”
魏徵微微一笑,夾起一塊苜蓿糕放在嘴裡嚐了一嘗,對長孫無忌笑道:“相爺,她是做給你吃的!別不信!”
長孫無忌立刻嚐了一口,連連點頭說道:“我們是不是要給她什麼才好!”
世民點頭道:“裴皿悅在此口碑不俗,披褐懷玉、黎羹衣素,應紹家世,賜封陝縣縣主。”
諸人知道這是先世的舉孝廉,但大多推薦男子為孝廉。古代的尋常女子因孝廉冊封的少之又少。看來世民因長孫無忌的緣故,就愛屋及烏了。
此時飯必,諸人進了三門峽,康崇陪同魏徵一起見三門峽縣令,特奉賜令,請縣令代為轉賜裴皿悅。縣令見狀大驚,說道:“早先聞得裴皿悅與先太子有染,現在已經查扣了她的家產,等待朝廷罰沒!”
魏徵淡淡不悅道:“我此次東行,是受新太子之命,前東宮和齊王府左右皆赦免不能追究了,你們不遵朝廷之新太子令,褫奪裴氏家產,如果處置不當,前東宮與齊王府誰不生疑?我雖然是前東宮之人,但也不能只顧自己會受到嫌疑的身份,要為國家考慮。既然蒙受了新太子的禮遇,當然要報答新太子了,所以,請諸位遵行新太子令。何況這裡有新太子對裴氏的賜封令。”
三門峽當地縣令和官員見魏徵竟然是天下巡守,又帶來了裴皿悅的賜書,於是按令遵從,立刻解封裴皿悅的家產予以歸還,又代接賜書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