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興貴家中

世民吃飽喝足,是的,再吃下去,安元壽要請這個皇帝出門了,帶了一群人馬打算把安家吃垮了。

康崇笑道:“陛下總算得到魏徵成為太子府詹事主簿,可喜可賀,成為美事!”

長孫無忌冷冷地哼聲說道:“你不在朝中,不知道魏徵一副徐庶進曹營的樣子。輔佐不必多說,竟然一言不發。若不是接下來發生許多事,老魏一輩子就在太子府白吃飯。”

此時,王珩突然說道:“突利可汗請我北上草原檢視死鷹的病因,陛下,我能前往嗎?”

世民一時錯愕,大聲說道:“你的身份是什麼?難道你是尋常人家的女子?你父親是國宰,是黃門侍郎,你怎麼可以冒險,親身前去草原?”

長孫無忌點頭說道:“王姑娘,這可太危險了呢。自古以來,漢家女子前往草原,其一是和親,其二是納貢。你以這種身份去草原,難道草原的可汗會禮遇姑娘?”

王珩說道:“我與突利可汗相見,可汗沒有別的懇求,只是讓我前去草原一次,如果能找到死鷹的病死原因之後,我一定能安全回到長安城的。”

高士廉、蕭瑀、封倫、唐儉、房玄齡、杜如晦、安興貴、安修仁、魏徵和王珪 個個緊皺眉宇。世民回頭對王珪說道:“國宰!您說句話,你說句話!”

王珪身為王珩的父親,見王珩去意已定,慢慢走到古琴旁,用手撫過,琴聲低迴平靜,然後回身對王珩說道:“你打算去了,不顧生死?”

王珩站起身,說道:“人之生死,全憑本事,不是門第!爹爹您被流放在外數年,現在還不是權位在身?難道不是憑的本事麼?女兒相信自己也能做到!”

諸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王珪被大赦回朝,又身居高位,不僅僅是他本身的本事吧,得到李世民的重用,那是王珪在李建成身邊多年,東宮諸人的頭領。

但是王珩去突厥草原,那根本什麼都不是,全憑本事了?

長孫無忌、康崇和安元壽見王珩去意滿滿。康崇不由還是直搖頭,王珩懇切地說道:“陛下,求你了!”

長孫無忌怒而站起身說道:“萬一草原上的可汗玷辱姑娘,那豈非是大唐帝國的羞恥了?那我大唐帝國是為姑娘血戰一場,還是隨姑娘去死去活呢?”

王珩亦站起來說道:“我已經答應了突利可汗,便一定要去!”

安元壽這裡對王珩說道:“姑娘!我們再商量商量,好嗎?我們在草原不是沒有人,但一定要以策姑娘的安全啊!”

平時話語不多的宇文士及也點頭說道:“姑娘,我們與突厥不一定能打起來。但是你如果有閃失的話,我們肯定會跟突厥大打出手,何必如此?”

長孫無忌怒道:“安元壽,王姑娘多事,難道你也要多事不曾?他們草原的獵鷹全死了,又能怎樣!”

王珩大聲說道:“這也是大唐帝國的宰相能說的嗎?誰都知道草原上的獵人是從上至下的,上到突利可汗,下到平民,都會馴養獵鷹,怎麼能任憑獵鷹全部死絕呢?”

長孫無忌怒道:“你真是好心,這到底是不關中原的事情,如果全天下都讓中原管一遍,那能管到天南海北去。姑娘,總有我們大唐帝國照顧不到的地方,總有照顧不到的人吧!”

世民在長孫無忌身後說道:“我們回去再盤算盤算!”如果王珩的老爹王珪都不能勸說王珩,那就跟這個姑娘白費精神,這姑娘實在不像話了。長孫無忌說的對,雖然王珩簡直是個假小子,但畢竟是女子,如果一旦被凌辱,那中原計程車族簡直是蒙羞了。這丫頭真不知天高地厚。

李世民望著王珩倔強的臉,這丫頭真讓人納罕,太子建成府裡的不尋常之輩真是太多。

玄武門之後

清晨,太子東宮的寢殿,長孫無忌更宿了半夜,伸了個腰,轉了轉疼痛的手腕,他已經寫了倆個時辰的批覆了。把留中的留中,其餘的奏摺命人搬出世民的寢殿,送去前殿,準備分發到三省六部。

世民因為太子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亡故,已經很多天沒有好好睡穩。尋常的日子也不過睡三個時辰,現在睡不穩,最多二個時辰就醒了。所以,宇文士及、房玄齡與長孫無忌一班,唐儉、杜如晦與于志寧一班,六人輪流在東宮寢殿更宿。長孫無忌年紀最輕,所以順帶做批覆奏本的事情。

長孫無忌才走出寢殿的大門,只見李元軌已經在窗戶下做倒立。長孫無忌見小王爺已經滿頭大汗,便說道:“小王爺!你不用睡覺的嗎?差不多了,趕緊起來吧!”

李元軌沒有搭理長孫無忌,他要等李世民醒過來,才從地下起來呢。李世民異常地驚醒,聽聞長孫無忌的說話,這裡一時坐起。宮人們都立刻進前為李世民梳洗。忙完片刻,李世民喝了一碗奶子茶,一口鮮骨粥,便撂在一旁,換了衣服洗了臉面,這裡走出大殿,對李元軌說道:“今天坐倒立多久了?”

李元軌說道:“大概有半個時辰吧!”

李元軌這裡起身,用手擦了擦汗,李世民見時辰還早,便說道:“本王去練箭,十四弟願意去嗎?”

李元軌小小年紀,不到十歲,但已有自己的想法,並沒有輕易去迎合李世民,說道:“太子哥哥,我去找魏夫子了!”

世民微笑地看看漏時,說道:“魏夫子身體要休養,你別去折騰啊,別耽誤他上朝。”

李元軌笑嘻嘻地咬著唇角,說道:“魏夫子今天值宿在東宮,我就去寫寫字看看書,不耽誤魏夫子上朝的!”

李元軌自從李淵與李世民答應之後,似乎有了什麼天大的好事,天天膩歪在魏徵身側。這不,呲溜呲溜地又蹦出幾丈開外,竄出了李世民的寢宮。李世民看得直搖頭。如果自己也才十歲年紀,能與魏徵天天做伴,那該有多好啊。

太子府詹事主簿魏徵與詹事宇文士及談及府中諸事,宇文士及為魏徵稍做安排。魏徵只是不過多說話。宇文士及知道魏徵是太子府的老人一枚,對所有的事宜非常熟悉,自然不多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