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開直播,沒有觀眾,整座大山裡只有陳宇一個人,偶爾能聽見鷓鴣,斑鳩,麻雀等鳥類的叫聲。

陳宇的心中再無顧忌,他在荒蕪的山道中狂奔起來。

這地界剛剛下過暴雨,地上泥濘不堪,跑起來尤其費力,每跑一段距離,他就得停下來清理鞋底的汙泥。

身上幾十斤的物資和工具,絲毫影響不了他的行動。

根據救援隊從學員那裡得到的情報來看,黎汐汐和劉欣桐二人是在李公山的後山失蹤的,那裡的整體海拔在一千二百米以上,而且地勢尤為複雜。

有句話是,上山容易下山難,對方現在,大機率還被困在山上,才五六個小時的時間,沒了體力的二人,多半是下不了山的。

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自己的搜尋範圍。

但同時也意味著,自己必須儘可能加快搜尋進度,沒有補給,失去核心體溫,兩個毫無野外生存經驗,身體柔弱的小姑娘,能活多久?

沿著山道走了一會兒,陳宇來到一處高臺,四下眺望,視線被茂密的叢林遮擋,遠處的山巒霧氣氤氳,連一絲人氣都看不到。

“有人嗎?”

他扯起嗓子吼了一聲。

不要小看聲音的力量,這是最簡單,也最為行之有效的辦法。

就像動物一樣,人類當然也可以透過語言去交流,去傳遞資訊,這一嗓子,在僻靜的山谷之中,方圓一公里範圍內的活人都可以聽見。

當然,結果也在陳宇的意料之中,沒有任何回應傳來。

前山的確是不太可能有人的,搜救的方向從來都是先易後難,先低後高。

前山大機率是沒人的,其餘的搜救隊也正在進行拉網式的搜尋,自己用不著在這裡白費力氣。

他真正需要做的,是去搜尋那些極有可能將人困住的險地。

而且,兩人是完全有可能,因為受傷,疲累,或者喪失體力暈過去,不知落在哪個山旮旯裡的。

這就需要他進行大量的篩查工作了。

李公山風景秀麗,奇峰峻石遍佈各處,山谷之間,平江的上游河段展現出蓬勃生機,奔湧的激流在七拐八折的山崖上拍出白色泡沫,但因為暴雨,山體滑坡,甚至是泥石流,如今的江水,看起來有些渾濁不堪。

陳宇無暇顧及美景。

馬上就要進山,他必須把工具組裝上了。

首先是小型生命探測儀,比不了大型微震生命探測儀,那種東西,一般是災害現場精準探測使用,造價不菲,動輒就是十幾萬。

而他手中這臺飛鳥三小型生命探測儀,造價只有兩萬,他是交了一萬五的押金租來的,租金三天兩千塊。

這玩意兒能探測出附近兩百米以內的生命體徵,和微震一樣,真針對人類有效,這其中的原理,陳宇也不太懂,反正上一世的地球,他也不懂,但並不妨礙它好用。

和生命探測儀配套使用的,還有飛鳥紅外熱成像夜視儀。

這東西外形和望遠鏡差不多,但價格便宜,一千五一副,他直接買了。

裝好探測杆子和雷達顯示器,開啟電源,將熱成像夜視儀掛在脖子上,陳宇朝著山上進發。

他用之字形的前進路線,在李公山前山迂迴攀登,基本上相當於,一個人當三十個人使用了。

這樣的動作極為耗費體力,但對他來說,自然不是什麼大問題,揹包裡有的是補給。

只是一下午的時間,生命探測儀沒有探測到一絲訊號,整個前山都是空蕩蕩的。